父母的鼓励和推动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

对话清华学子:让自己处在积极的学习区

2022-07-22 16:40:2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蔚斐  

  文|张蔚斐

  受访者提供

  来源|成长的可能

  每当提到科研工作者,总会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个严谨治学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还有自己的“另一面”。这次,我们对话的是90后青年学者沈浩。

  沈浩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深造于华盛顿大学,目前从事从头设计自组装蛋白质材料的研究。他曾在世界最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文章,师从蛋白质预测和设计领域世界第一的导师大卫·贝克。学术研究之外,沈浩喜欢运动和音乐,大学时组建清唱团,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学术咖。

  那么,学习和兴趣爱好两不误的学霸是如何成长的?

  #1

  学习中,积极的反馈很重要

  “尽量维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处在积极的学习区。”在沈浩的成长过程中,这句话一直影响着他。

  小学三年级之前,沈浩并没有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很清晰的考量,并没有想要特别努力学习,尤其是三年级的学习难度并不高,不需要特别努力也能保持相对不错的成绩。除此之外,沈浩发现当时的自己,并没有找到很强的学习动力。这也是现在很多孩子的困扰。

  “三年级有一个契机是,实习的老师送给我一个书签,上面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时就想,如果努力一下,可能会学得更好。当我努力越多,就越能收获成果,渐渐地也就越有动力学下去。”

  小升初、初升高,再到进入大学,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对沈浩来说都像是从一个小的池子进入更大的池子,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肯定是越来越多的,保持优秀、持续努力就成为一件比较自然的事。

  从小就是理科向学霸的沈浩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上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时,沈浩曾获得过广州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他分享了自己的切身体验:

  对于理科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来说,积极的反馈很重要。坚持的难点在于这类孩子在最开始因基础较弱而总是在解题过程中受到挫折,心情、动力上都没有得到积极的反馈,才会导致做题越来越痛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一步一步走,每次只增加n+1的难度,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反馈,反而会更有动力去挑战下一步。”

  例如课本上的例题,讲的都是基本原理,把例题吃透,理解每一个概念的关键点。如果这些题目设计的比较好的话,在解题的过程中,能自然地循序渐进,一次一次地发现新的东西。不要急着一步到位提升自己,不要想着能从简单的例题一下子想明白很多复杂的内容。

  从小学开始,沈浩就接触了数学竞赛,一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了高中,物理竞赛让他在挑战高难度知识的同时,也是在挑战自己的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沈浩的感触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把知识真正内化,本身很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头脑中的具象模拟,想象出整个过程,在做题的过程中把这些原理运用到实际中。能把思维在抽象和具象中比较好的切换,把关键点都联系起来,在脑海中形成结构化的线条。

  “数理化学习的关键是懂得原理,在做题中锻炼自己链接抽象和具象的逻辑思考能力。”

  #2

  父母的言传身教比“鸡娃”更有效,

  尽量让孩子处于“学习区”

  “妈妈的积极勇敢和爸爸的诚实善良,给了我很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在沈浩眼中,母亲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也比较上进的人,因此,她对沈浩也有比较高的期望。上小学的时候,如果有些科目拿不到100分,沈浩自己会有些不好意思。父母的影响对他而言是潜移默化的。

  “我妈妈对自己的管控能力特别强,对自己的要求和处事方式无形中就影响了我,让我一方面比较好强、一方面也学会了对自己负责。”沈浩说。

  小学时期,沈浩曾在游泳队待了六年,广东的冬天室外气温虽然没有低于0度,但也接近0度,湿冷的环境下练习游泳的感受让他至今记忆犹深,体会不到冷感,完全就是痛感。沈浩回忆,“当时我可能游得晕晕乎乎的,妈妈也很心疼,但还是鼓励我坚持。坚持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坚持过来之后,就会觉得很多东西忍一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游泳这件事,对于沈浩的意志力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冬天的训练中,克服心理恐惧跳下水的那一刻,对个人意志力的锻炼是有显著效果的,

  刚开始,沈浩对于爸妈的期望也会有压力,但当他做得越来越好,到后来,甚至超过了父母的要求,保持优秀就成为一种习惯。“当别人的要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是够一够就能触及的,就要自己把雪球滚起来,不需要父母一直推着。同时,当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节奏之后,父母的要求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

  沈浩认为,父母的鼓励和推动需要在合适的范围内,过犹不及,否则就成了现在很多变了味的“鸡娃”行为。“回想小时候,我父母也有一些‘鸡娃’行为,但是他们并没有把我往不可能的方向去推,只是轻轻推着我一步步往前走一点,并不会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多做比较,所以,‘鸡娃’的度很重要,把握得好则是正向的激励。”

  除了父母“鸡娃”,也有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孩子会“自鸡”,沈浩认为,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适度、恰当,跳一跳就能够到的目标是最好的。这样可以让自己一直处于“学习区”,而不会处于“恐慌区”。

  学习有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尽量让自己处于“学习区”很重要。对于家长来说也要注意,不能一下给孩子提一个不可能的要求,期望孩子一鸣惊人,这是不现实的。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之前,要先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很好的表率,能不能管理好自己。家长首先要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然后才是教育孩子,给孩子提出合适的目标,给他指导,而不是包办。

  对于孩子来说,尽量不要一直呆在舒适区,当然也不要让自己处于恐慌中,不要给自己设定特别高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处于能够“往前够一够”的学习状态,每天都是充实的,心态也是平和的。保持进步,每天积累,再回头看时会特别有收获。

  

  (工作中的沈浩)

  #3

  一次高考并不能定义人生,

  学习之余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大学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过程,沈浩提到,在大学之前,可能更多的是专注学习,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或未来规划,但进入大学,会有非常多的机会让我们直面自己。这给大学生们新的考验,即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人生规划。

  

  兴趣爱好是让沈浩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重要原因。

  大学和高中不同,个人的探索能力很重要,沈浩从小就喜欢泡在图书馆里读书,这样的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小时候在图书馆里看哈利波特、看名著,逐渐发现这个世界很大、很广。到了大学以后,有了更多要探索的内容,知识性的、方法论、观念类的书籍都要多涉猎,这几年钻研学术类的书籍更多。”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不言而喻,但不少家长抱怨过自己的孩子喜欢看“闲书”,不喜欢看“名著”。

  “保持阅读平衡很重要,如果孩子感兴趣,'闲书'也有读的必要,如果一味禁止,反而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适得其反。”

  除了阅读,沈浩在大学里还保留着很多兴趣爱好,从小学习游泳,让他一直保持对运动的热爱,他大学时接触了射箭,在之后的五年里,沈浩都保持着每周练一练的习惯。

  在清华,沈浩还和同学组建了阿卡贝拉清唱团,在毕业时做了专场演唱会,从初中开始,沈浩就在不同的合唱团中历练、学习,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兴趣,合唱时的气息共鸣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种精神按摩。

  在沈浩看来,学习很重要,高考也很重要,但总的来说还是漫长人生的一段,并没有到“一战定生死”的地步。就拿自己的高考经历来说,在高中时他已经获得物理竞赛保送清华的资格,他的高考成绩也没有好到数一数二的地步,一次考试并不能定义人生。

  当然,对待高考依然不能儿戏,高考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沈浩在获得保送资格后依然选择参加高考,就是因为他想给自己一个答复,努力了这么久,有必要交出一份答卷。

  “高考不是决定性的,但值得认真对待。”

  好的大学所提供的平台对于个人的眼界、交友、境界提升的影响确实是方方面面的,清华的学习经历就给沈浩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清华大学的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特质就是靠谱。他们是比较踏实的行动派,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这样,似乎形成了一种品性。同时自己的朋友圈里的人也是比较积极的,互相影响对方,一起进步。既是同行的伙伴,也是互相促进成长的榜样。

  “人生的每一阶段的积累都很重要,在高考这个人生阶段如果能爆发的话,你可以一下子上去很大的平台,但从长远来看,只要每一个阶段你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有合适的目标,有自己的思考,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结果一定不会辜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