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能成为另一种“社交语言”,也与从众心理有一定关系。

“硬通货”奥特曼卡,是怎样让孩子上瘾的?

2022-05-21 09:10:56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冯玮  

  作者|冯玮

  图|网络

  来源|成长的可能

  大同教育电视台报道,5月初山东济南的一位小朋友在千佛山许愿,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奥特曼卡片。

  视频在网上快速走红,不少网友笑称“这么虔诚的孩子,必须得给一张了”;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心“这是沉迷上瘾了吧”……

  “奥特曼卡片”是一种系列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一个动画片中的奥特曼或怪兽等角色形象,卡片标有如攻击力等不同的数值,在稀缺性上标注有如R、SR、SSR,还有TR、TGR、HR、OR等十几个等级。

  00图片2WechatIMG21826.jpeg

  (来源:卡游官网)

  成长的可能团队随便进入几家中小学附近的小卖部看到,不同种类的奥特曼卡片基本都被摆在了最明显的位置,“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00图片3WechatIMG21827.jpeg  

  热捧奥特曼卡片孩子们的另一端,是不少正在犯难的家长们。

  “前几天过生日我问有什么愿望,他说想要一盒卡;去年他的愿望还是想要全套《哈利波特》。”

  “有一次孩子买了五包,一张新卡都没有,直接就扔小卖部了。想到自己一个小时的工资就这么没了,心情真的很复杂。”

  “这段时间开始学会偷拿大人钱了,而且越拿越多,我找机会和她谈心才知道钱都拿去买卡了,无语。她要是偷钱买雪糕我可能都没那么生气。”

  “背课文特别困难,但是奥特曼的名字一字不落。”

  ……

  孩子们为什么会如此痴迷?家长又该怎样面对这个现象?

  #1

  低龄学生的社交顶流?

  深圳某小学门口的商家向成长的可能介绍,奥特曼卡片在2020年前后开始进入许多商家,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太多追捧,真正风靡起来差不多是在2021年秋季开学后。

  北京某公立校小学教师倪虹(化名)同样在去年开始发现班级中的孩子们开始频繁把玩奥特曼卡片,她分析,之所以是那个时间节点,可能有几层原因:

  其一,当时是国家对“防沉迷系统”的设置取得一定收效的时期,线上游乐时间的压缩,意味着孩子们线下娱乐的时间和付出大概率随之增长;

  其二,奥特曼动画片IP本身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其三,奥特曼卡片与多年前的水浒卡、近两年的盲盒相似,自带的稀缺性、收集性、社交性,以及不同的价格水平,可以让它在吸引关注度的同时,还保证了不同经济情况的孩子们都能参与其中……

  “我和学生们聊过这个话题,单纯的喜欢也有,一般男孩子们还是很容易被奥特曼吸引的,攀比也有,跟风也有,如果班上有几个孩子在玩,那很容易更多孩子都参与进来。”倪虹表示。

  “一包小卡片的价格有高有低,一开始家长们也不太会拒绝一两块钱买卡的要求,久而久之吧,可能普通卡片就越攒越多,孩子的欲望也变高了,再买买买的时候,那个价格就不在家长的预期范围内了。”

  00图片4WechatIMG21828.jpeg

  (来源:卡游官网)

  奥特曼卡片的名目和样式基本年年都有更新,例如经典版、豪华版、传奇版、荣耀版、黑钻版、三周年礼盒、阳焰版礼盒等等,卡片价格既有1元、2元、5元的,也有30元、40元,甚至近千元版本——价格越高,抽到稀有卡的几率就越高。

  这些卡片对于孩子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找到了几位小同学。

  小河,青岛四年级男生

  “我们班一开始没有人玩,是隔壁班中午的时候在操场玩对战,后来大家老看,就慢慢也开始买了。”

  “有的同学花钱多一些,比如我有个同学每天都会买那种贵的,他都是偷偷买,爸爸妈妈不知道,在小卖部买完就拆掉,好卡拿走,烂卡直接丢掉或者给其他同学。他家里挺有钱的,爸爸妈妈都是做生意的,每次接他都是保姆,所以管得很松,就能糊弄过去。”

  “不过其他很多同学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接,每次就买不了多少,我已经有200多张卡了,差不多就是一两天买一包,过年的时候找爸爸妈妈要了新年礼盒,那个就贵很多。”

  青青,天津初一女生

  “我六年级的时候,班里挺多男生喜欢玩奥特曼卡的,我也玩过一阵,我也很喜欢奥特曼,不过不太上瘾,后面基本上都送给同学了。”

  “很多同学都会偷偷拿到班里玩,老师是不允许的,因为觉得与学习无关,另外很多男生喜欢飞卡,比谁飞得远,有一次就划到了低年级的同学,后来还请了家长。”

  “其实玩卡片这个事儿,我觉得没有很多家长或者老师说得那么夸张,男同学收集奥特曼卡片就和女生追星买偶像小卡没区别,只要喜欢那个形象,很容易想买与它有关的东西吧。”

  “上了初一之后感觉玩卡的同学少了很多,我们班主任说喜欢什么都有度,只要不给家人增加经济负担,不影响学习,都是可以支持的。”

  “这可能也是我们班班主任最可爱的地方吧!”

  亦可,北京五年级男生

  “我自己是奥特曼忠实爱好者,已经玩了三年,有好几本册子了。”

  “最开始我妈妈也不同意,老吓唬我,比如有小孩敲碎了家里的存钱罐,偷了一千块钱去买卡,还有小孩偷自己同学的卡被抓到了什么的,就是总吓唬我让我别偷别人的,别总买,非想要就自己攒钱买。”

  “我也有几个专门聊奥特曼卡的朋友,基本都是有好几本的,卡太少的人聊起来没劲,我主要和卡多的人玩,这样大家才能聊一些各自的稀有卡,还有一些剧情故事什么的。”

  “肯定是希望越多越好,自己的卡越稀有越好,所以也悄悄花过姥姥给我的压岁钱,这个钱我妈妈不知道,差不多有几百块吧。”

  神秘乐宝,武汉四年级男生

  “我同学在铅笔盒上贴了个特别厉害的奥特曼卡,每天放学前他都摸摸那个卡片,再去买,觉得可以给自己好运。”

  “抽砸的时候更多些,没办法咧。”

  “有钱的人就氪金,走高质量路线;我们这些没钱的就是以量取胜,能够得着2块的就绝对不再买1块钱的,能买几包就买几包,买多了也能抽到稀有的,另外那些氪金同学买多了也会有很多重复的稀有卡,也可以要到。”

  “穷人有穷人的玩法撒,就是慢一点而已。”

  偷偷买、不好就扔、稀有卡越多越好……类似的关键词都呈现出沉迷卡牌游戏可能给低龄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就此问题接受《现代快报》采访时曾表示,抽卡类产品在购买上存在一个概率问题,可能会让还没有形成理性消费观的未成年人,养成不理智的消费习惯,产生赌博的心理。

  00图片5WechatIMG21829.jpeg

  (来源:受访学生)

  #2

  搞不好是钞票粉碎机

  搞得好也能教育孩子

  在孩子们金钱观念尚未成形,自制力也薄弱的前提下,奥特曼卡片们有了可乘之机,本质上,对家长的引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在广州的家长老李,发现今年开始,五年级的孩子在足球培训班里的表现越来越好。

  一开始老李以为是孩子开窍爱上了足球,也在其中找到了成就感。最近他才发现,孩子的热爱,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同表现可以兑换为不同积分,积分累计又可以换礼物,足球队今年的兑换礼物之一,就是奥特曼卡片。

  “训练营真是走心了,孩子喜欢什么就送什么,好像男孩子喜欢兑奥特曼卡,女孩子喜欢兑换叶罗丽卡。”

  “男孩子们今年的确踢得带劲儿了。”老李和教练都有相同的感觉。

  尝到卡片“甜头”的老李,也曾经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激励孩子完成更多任务或者养成更多习惯。

  “回家主动完成作业,语文和英语听写全对,数学计算全对,可以得到一包5块钱的卡。”

  “小型测验,有一科100分,就可以买一包10块钱的卡。”

  “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积累10次,也可以换一包20块钱的卡。”

  00图片6WechatIMG21830.jpeg

  (来源:受访者)

  老李曾经为孩子制定了详尽的兑换方法。

  只是好景不长,5块钱的卡渐渐不再能满足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随着卡片积累的增加而逐渐下滑。

  “一直嚷嚷让我把卡片奖励上调,不然就不好好写作业也不好好学习,我感觉我被他反将一军。如果依次上调5-10块钱,每个月在卡片上的花销又至少多了两百块;如果不管他这个要求,感觉学习的热情又的确下滑了。”

  老李头疼不已。

  同样试图以奥特曼卡为手段激励孩子学习的,还有海口的君君,君君的女儿现在2年级,处在懵懵懂懂迷恋奥特曼卡的阶段。

  “我和汪涵学了一招儿。”

  君君笑道,在发现孩子有点喜欢奥特曼卡片后,她在许多社交平台搜索了孩子沉迷奥特曼卡片该怎么办的内容。

  “然后我就刷到了一个视频,汪涵讲自己的孩子沐沐特别喜欢奥特曼,汪涵就教育孩子说,你知道奥特曼打怪兽都要念咒语吧,咒语就是唐诗,你把唐诗背下来,就可以用咒语打败怪兽啦。”

  “这个视频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感觉相较于强势地告诉她不可以、不行,甚至是把卡片撕掉,不如因势利导。”

  “所以我会陪她每天一起玩一会儿小卡片,借助卡片,我们一起认那些奥特曼的名字,帮助她记忆生字,下面的那些数值,也帮助她去识别个位、百位、千位、万位等等。”

  “另外我也会做一些发散,比如孩子们肯定都喜欢奥特曼卡、不喜欢怪兽卡。我就会和她说,这个怪兽啊,是日本动画片里面的,有点丑丑的所以你不喜欢对不对。那你想不想要认识咱们中国的神兽呀?有很多很有趣的哦,顺势就把买来的《儿童版山海经》陪她看了一遍。”

  “可能因为我的女儿还比较小,另外女孩子本身对超人、怪兽的痴迷度没有那么高,所以目前还算比较好带,如果她再大一点,我想也许会从培养一些其他兴趣的角度,帮助她找到更多的乐趣,来分散一些注意力吧。”君君最后说道。

  00图片7WechatIMG21831.jpeg

  (来源:受访者)

  家住重庆的天天妈妈,在和孩子周旋时,就没那么轻松了。

  “今年开春的时候,我出差,8岁的天天和奶奶住。奶奶比较娇惯孩子,带着他去赶集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很多奥特曼卡片卖,想给孩子买,孩子当场说这些都是假的,吼着嗓子让奶奶不要贪小便宜,丢脸。”

  “那天晚上奶奶跟我们说这个事情,我就觉得特别心疼老人。孩子爸爸也在回家后狠狠教育了他一顿。”

  “后来我出差回家,看到家里多了好几盒那种看着就很贵的卡,我问天天哪儿来的,他说奶奶买的,我不信,追问了几次,发现是他偷了奶奶小布袋子里的2200块钱,全买卡了。”

  “我就纳闷了,孩子拿了2200块钱去买卡,小卖部的老板就不管不问的么?我直接报了警,最后小卖部退回500,剩下的我们自己承担。”

  “卡片是黑洞,孩子是韭菜,家长是最难的那个。我最近找了班主任,只有班主任能管住他了,希望能有用吧。”电话另一头,是天天妈妈充满焦虑的声音。

  #3

  如何让孩子理解光、相信光?

  “奥特曼卡其实也可以算是共同话题吧,一开始我们都想要平衡车,后来都要儿童手表,现在都要奥特曼卡片,因为有了它才能一起玩呀。”天津某小学生表示。

  学生眼中的奥特曼社交货币,在平台和新闻热点中,早已被家长们定义为“毒瘤”。

  家长们讨论着卡片带起的攀比、浪费、甚至是偷窃,也唏嘘着新闻曾报道一个3年级小孩为了捡回飞出去的奥特曼卡片,差点在马路上被撞到的意外。

  “其实浪费钱都不是最担心的,因为我们给孩子随身带零花钱,是为了他万一饿了、渴了,能去买点吃的,别影响身体。但是有孩子省下早点钱去买卡,真的又恨又气又心疼。”

  如何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社交需求、如何帮助孩子正确收集自己喜欢的事物等等话题,成为讨论的焦点——能够陪伴孩子一起使用好卡片的家长毕竟是少数,不少亲子账号看中了这个需求,上线了如“如何靠奥特曼卡片,教育孩子”等课程。

  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济南二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庄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类产品能够让孩子‘欲罢不能’,与其自带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有一定关系。

  同时,卡片能成为另一种“社交语言”,也与从众心理有一定关系。“这也反映出部分孩子内心是孤独的,通过这样一类东西实现社交分享,获取群体的认同和自我满足。”

  对于家长们的忧虑,庄卫东强调引导应重于约束。“可以让孩子们接触更多有利于智力发展的游戏,或者带孩子去户外。最重要的是,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要找到合适的引导方式。

  在成长的可能《要打入儿童社交圈 ,需要准备好入门“装备”?》一文中,儿童心理咨询师徐沛沛也强调,孩子在2-6岁时可能会有这类行为:看到别人有什么,我也要;到了商场里面,看到什么东西都觉得我也想要,我也想要买,统统买回家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到那么复杂的状态,所以他有一个本能的反应,看到这个东西我喜欢,我就想要,就要得到。”

  因此,面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家长首先接纳孩子的喜欢和渴望。然后家长反过来要自己做一个评估:“我要不要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如果不能满足,家长需要告诉他原因。

  当不满足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不懂得怎么能够有策略地去回应,比如前文的老李就是如此。

  徐沛沛解读,此时需要家长有一个规则的引导,“比如说家长规定好每次去商场就只能买一个玩具或者是一本书,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通过这样一些外围规则的提前设定,帮助他在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同步发展。”

  核心有两条,一是事先设定规则,二是情绪稳定的坚持原则。

  大多数六岁以上的孩子,少部分中班、大班的孩子会开始出现这样的倾向:通过交换礼物来交朋友、融入社交圈。

  这时候是孩子在主动发展社交技能,是非常积极的状态。但是,家长又纠结了,既希望孩子能交朋友,又怕孩子过于依赖物质条件从而攀比。

  “在交换礼物交朋友与攀比之间,有很长的距离,作为家长,要抓住这个距离,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分享更多交朋友和选择朋友的技巧,这就是利用孩子的发展规律给到积极的支持。方法还是接纳和轻推。接住情绪,轻轻影响和带动。”徐沛沛提到。

  最后,关于关心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的情况能否维权。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曾在《法制日报》上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只对博彩业进行了单独立法,‘盲盒’也好,‘奥特曼卡片’也好,还够不上彩票和奖券那样的偶然性。”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确有对向未成年人兜售商品的规定,规定商品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但如果一定要说‘奥特曼卡片’伤害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就太上纲上线了,还达不到被追责的程度。”

  因此,相较于从结果倒推维权,与孩子增强沟通与互动,尽早选择合适的方式予以引导,或许才是家长们更可控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