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玮
图|《中国诗词大会》
来源|成长的可能
昨晚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八岁小朋友王恒屹一人挑战百人团姓氏飞花令,给不少观众都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也笑称,五岁半就来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王恒屹,是大家伙共同看着长大的孩子。
回看他与诗词大会的这几年,最精彩的,莫过于第六季特别节目“中秋诗会”上,6岁的王恒屹与奶奶组成了“知否”组合,并在与另外两个学霸家庭的多番较量下,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
这也让外界对王恒屹的日常生活格外好奇。
有人担心,孩子是不是家长催生而出的天才?家长是怎样让他背下了那么多诗词?背诵诗歌的过程他是否觉得抗拒?也有人质疑,王恒屹节目组为了反差效果而专门“打造”的神童形象。
但更多的人是好奇,如果他是真心热爱诗词,家人又是如何培养出这位“中华小诗库”的呢?
#1
从兴趣到热爱:奶奶带大的国学小子
2013年,王恒屹在山东青岛出生,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本科学历。
如大多数90后父母一样,王恒屹的爸爸妈妈在启蒙教育上重视“兴趣激发”,给他培养了看图识字、故事听读等家庭学习氛围。
出生几个月,王恒屹的妈妈就开始给孩子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比如《三字经》和《弟子规》,或是一些简单的诗词。
有一天,妈妈正在读“锄禾日当……”,话没说完,一岁左右的王恒屹突然接上了“午”。
刚刚开始学说话的他,发音不算清晰,但还是给了家人莫大了欣喜。
王恒屹的爸爸妈妈一直在上海打拼,没办法给孩子太多陪伴的他们,将孩子送去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给孩子每天读一首诗词的接力棒,就由奶奶接了过来并且坚持至今。
奶奶何霞在年轻时就酷爱诗词,也热爱朗诵。退休后,她一如既往地爱唱爱跳,更是社区文艺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她也成为了王恒屹国学启蒙的最重要的老师。
日常生活中,奶奶常常会跟着播放器,朗诵经典的诗词,也会一边看书一边读给王恒屹听——小孙子对于诗歌的喜爱,也正是在日日跟读中被培养而来。
奶奶回忆,自己一开始只是无意地读给王恒屹听,有时候是讲故事,有时候是读诗词,而在在听故事的时候,他自己会看着书本上的每一个字,跟着奶奶一起读。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王恒屹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在街上碰到了认识的字还会主动去念讲给奶奶听。
也由此,奶奶发现王恒屹对文字的敏感度比较好。而在他两岁时,也已经在奶奶的帮助下养成了独自看书的好习惯。
而从孩子独自看书和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奶奶发现孩子对古诗词似乎存在一定的语感,也会跟着咿咿呀呀,这才开始培养他背诵《三字经》《百家姓》这种孩子容易上口的国学内容。
如果说让孩子学习诗词,是奶奶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并帮助孩子做出的选择;但让孩子真正地爱上国学,更与奶奶的付出密不可分。
奶奶为了让孩子真正地喜欢国学,用讲故事的方式把一首首诗词串联在一起,这也让两三岁的孙子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对诗词产生了画面联想和认知,对国学的兴趣愈发浓厚。
学习的过程中,奶奶对社会上让孩子单纯背诵或者高压下的机械记忆感到排斥。
因此奶奶会先创设学习氛围,比如通过内容的趣味解读引起小恒屹的兴趣,或是通过自己学习的状态让小恒屹也想参与进来等等。
最开始带王恒屹系统地学习背诵时,王恒屹读两三遍就能记住,但是基本上睡一觉再起来就会忘记。奶奶并不急躁,每次都是耐心地多教几遍和孩子一起慢慢熟读成诵,让孩子通过反复听读进行巩固,同时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对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
王恒屹除了本身的记忆力较好之外,中国古典诗词平仄押韵巧妙,很容易朗朗上口留下深刻印象,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王恒屹脑海中能脱口而出的诗句,越来越多。
当然,王恒屹毕竟只是个小朋友,贪玩是天性。每当他展现出孩子的小懒惰时,奶奶既不会过分宠爱,也不会太过苛刻,而是以孩子听得懂的道理去进行沟通。
有一次,王恒屹暑假在新疆玩了一个月,回家后整个人彻底放飞,不是很想学习。奶奶的鼓励方式也很简单,她就对着孩子说“幼不学,老何为”。
这是当时王恒屹自己很喜欢说的话,是讲一个小孩子如果不能好好学习,那年龄稍长后还能有什么大作为呢。而听到这句话的王恒屹虽然并没有马上恢复以往的状态,但奶奶也给了他思考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奶奶就看到他拿起书本,自己学了起来。
用孩子听得懂的且是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去鼓励孩子学习,奶奶显然是因为对王恒屹足够了解,才能有这样的办法。奶奶也曾指出,若能时常留意观察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并以此作为激励的方式之一,往往都能起到不错的作用。
而这种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并且真正做到从兴趣切入且长期坚持的方式,让奶奶陪伴王恒屹慢慢成长。
#2
一鸣惊人,在于持之以恒
王恒屹真正走上舞台,是在2017年。
三岁大的孩子,正是去幼儿园小班牙牙学语的时期,但王恒屹却已在家人的鼓励下,参加卫视节目《了不起的孩子》。
当时的他已经能识得3000个汉字,并且背诵500多首古诗词,还能猜歌,以及认识两百多个国家的国旗……
能认识这么多的国旗,幕后英雄其实是王恒屹的爷爷。
在教王恒屹识字这件事上,奶奶选择靠背诗带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地通读和识得,爷爷则是用靠不同国家的国旗,和孙子进行挑战PK——不同国家、不同名称、不同图形、不同颜色,既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又帮助他认识了更多汉字。
“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一个开过国际会议的场馆参观,小屹就指着两个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国家说,这两个国家的国旗挂错了。当时我们都以为小孩随便说说的,结果他妈妈用手机百度了一下,果然是挂错了,当时觉得特别震惊。”奶奶曾在节目里回忆。
在节目中,王恒屹参与挑战“一秒前奏猜歌名”的板块,而机灵又可爱的小男孩也以一对二,完胜主持人孟非和谢依霖两人组成的组合,连孟非都笑称自愧不如。
其后王恒屹还先后登上了《开门大吉》、《欢乐中国人》、《挑战不可能》等多个节目舞台。
主持人撒贝宁曾在节目中随机尝试考考这个萌娃,于是在从古诗集随便挑了一首将进酒,然而并没有考住他。撒贝宁也曾在他的表演后忍不住大声说“太强了”,说自己是王恒屹的“小迷弟”。
一系列的节目播出后,自然也会有各种声音出现。
有人质疑节目组作弊,认为谎报孩子年龄,也有人认为答案很可能早已在暗中告知了孩子……种种质疑的背后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太多人愿意相信一个三五岁的孩子,会有如此超强的记忆力和文学功底。
显然,相较于成名,人们也关心这个孩子是否学得真的快乐和能否实现长足的进步。
2020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上,王恒屹终于为自己正名。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曾出现了这样一道谜题: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到底是“班马鸣”,还是“斑马鸣”?显然在考验参赛者对“班”字的理解。
但这道难倒现场20多位古诗词高手的知识点,却被王恒屹轻而易举地解决——“班”字在句中有着“分开、分离”的含义——他选对了。
至此,外界开始不再怀疑这个五岁的孩子能否真正理解句意。当然,依然有不少记者问奶奶是如何教育王恒屹的。
但奶奶每次都会提到“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孩子早就有自己的哲理。
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5岁的王恒屹就已明白坚持的意义了:“做一件事,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三遍不行五遍,五遍不行十遍,直到成功为止”。
END
本文作者: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