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也在发生变化。

又一年“金三银四”:00后入场、95后反卷

2022-03-10 12:11:48发布     来源:成长的可能    作者:张蔚斐  

  文|张蔚斐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成长的可能

  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1000万人,预计达到1076万人。而从2011年到2019年的近十年间,毕业生人数也才增加了174万人。第一批00后大学生即将步入职场,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不同时代背景下,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从较早时候的“外企热”到“创业热”,从“互联网热”再到现在的“公考热”,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推动着毕业生做出不同的职业规划。

  与毕业生规模逐年增长相伴随的社会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近年来,学历贬值、大学生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大厂内卷、考研考公热潮等问题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毕业生正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

  本期,成长的可能对话了三位在毕业时有不同职业选择经历的95后,在他们的毕业季,面临过哪些挣扎和抉择?现在又在从事什么工作?

  放弃选调生身份的国企HR、做了两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公务员、兴趣驱动下的艺术生创业者,95后在选择职业时面临的纠结时刻比以往都多,他们是如何“拨云见日”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

  理性:坚持专业,别人追求的

  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研究生毕业前夕,小慧考上了家乡的“选调生”。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条很好的职业路径。“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虽然是玩笑话,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之后,社会上对于体制内的工作都是更为认同的,在体制内意味着更有抗风险能力,“稳定”成了很多人在疫情后的第一职业追求。

  成为选调生,进入家乡的公务员系统,对于女生来说,也是一份稳定、合适的工作。当时谈及的待遇也很好,去基层工作几年,未来研究生可以获得副科级待遇。小慧也纠结了很久,到底该不该放弃?以后会不会后悔?

  但小慧反复考虑后,最终选择了放弃选调生。或许选调生是很多人的追求,适合很多人,但这不一定是最适合她的职业选择。

  小慧从小城市一路考学到新一线城市上大学,她对大城市是有向往的,她希望能留在省会城市,但选调生需要在农村基层锻炼,她还没做好在基层锻炼的心理准备。

  但是“留下来”的过程并不容易,也让小慧对于“学历贬值”这一点有深刻的体验。

  小慧本科专业学的是人力资源,但是人力资源的专业技术性不是很强,竞争大、门槛高,小慧的同学在大四时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进入大厂的敲门砖就需要研究生学历,思虑再三,她决定继续读研深造。

  2021年,小慧在长沙一所知名985大学研究生毕业。这一年,正好是新冠疫情后的第二年,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开始缩招。而小慧找工作的过程也并没有因为学历提升而更轻松,她面临背景更优秀的竞争对手。

  一天,室友面试回来有些沮丧的告诉她:知道吗?今天和我北大、哈佛的研究生一起面试了产品经理的岗位。

  “工作太难找了,特别卷,对女孩子更加不友好。”临近毕业时的那段日子,小慧也曾非常失落。

  找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小慧也发现,现实中人力资源这一职位用人所要求的实际情况和她上学时理解的并不相同。例如,如果想在大厂做人力,很多公司都要求有技术背景。大厂的组织架构是按照事业部、事业群划分的,人力是跟着团队走。相对来说,懂专门技术、有专业背景的人力资源更知道找什么样的人才。而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生想干这个岗位,竞争是很激烈的。

  评估过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大厂HR的出入后,小慧及时调整了策略。

  研究生毕业期间,小慧并没有投入很多时间到找工作中。她先是有计划地投了几个大厂,但她的目的并不是想留在大厂,而是希望借此锻炼自己在面试中的表现。大厂面试经验也让小慧不断成长,她发现,“在面试中,自信很重要。”

  除了互联网行业外,当时的房地产业也还有一些不错的、成熟的大型企业,小慧也把积累面试经验的目光投向房地产。

  一次面试中,小慧参加了无领导小组面试,这一行竞争激烈,大多要求有地产背景。由于她的实习经历中没有地产实习背景,她要不断思考在面试过程中如何凸显自己。但由于经历得少,小慧好几次被人家抢了话题,很难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小慧决定,要想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所以,在那场面试中,我想试着去做一个总结者的角色,挑战自己,但结果不太成功。面试后有一个互相评价的环节,让竞争者选出你今天最想淘汰的人,有一位面试者选了我。他说的话让我印象很深:‘如果你没有能力,就不要站出来做这样的角色,会使整个团队降低档次。’去面试的人真是非常犀利,这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小慧说。

  小慧最后选择的是国企HR职位,这也是出于理性的规划分析后最适合她的。由于小慧的父母就在国企工作,所以她对国企比较了解。

  对于现在的工作,小慧是比较满意的。她目前所在的国企整体氛围很好,比较实干,没有官僚作风,非常重视人才,也给小慧提供了比较好的锻炼机会。

  去年九月,小慧还在试用期,单位就让她完全负责了一次招聘工作,这让小慧感觉充满挑战。也让她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写招聘文案,宣传,发到媒体上,自己感觉挺神奇的,我也去了一些学校的宣讲会,包括母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对自己的锻炼很大。以前在实习中我只能负责招聘的一小部分,但是当我自己独立做一次完整招聘时,考虑的问题就多了,很锻炼我的统筹能力。除此之外,面试技巧也得到提升,如何说得委婉,如何与面试者沟通、传达信息?如果遇到比较奇葩的面试者,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把握说话的尺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我提升比较大的部分。”

  小慧在上学期间是个比较文静的人,有时也不太自信,比如之前在大厂面试时,面对竞争对手的优秀,她总感觉自信被碾压了。但经过单位中几次独挑大梁的锻炼,小慧也越来越能独当一面。

  

(图为招聘现场,由小慧提供)

  作为企业中的HR,现在的企业更需要怎样的人才呢?小慧也总结了两点建议。

  “第一,是比较踏实的人。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入职前肯定会通过各种渠道听到企业宣传,在心里有期望和衡量,但当他们正式入职,肯定或多或少会与自己的期望存在落差。工作不会十全十美,不仅是工作本身,环境、人员,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期望,但既然选择了,就要想想当时的初心,踏实做好一件事。

  第二,是符合需求的人。这里指的是专业上的需求。用人单位要找的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合适的人。对于应届生来说,受限于经验,专业能力未必非常突出,所以还是要踏实肯干,静得下心沉淀学习。最怕的是觉得自己过往的经历很光鲜,在工作中呈现自负的状态的人。工作后,大学生要抱着归零的心态进入职场。

  #2

  感性:在国家资助下上学的女孩

  毕业后选择服务西部

  95后给人的印象,大多是“自我”的,让人很难把95后和“奉献”联系到一起。但在袁雨婷的职业选择上,我们看到了“热血”和“感性”。

  大学毕业后,袁雨婷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录,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

  “国家西部志愿者是大学生下乡参与扶贫的工作,它不能让你赚钱,但是可以让你见到基层百态,很多参加西部计划的同学也是抱着服务人民的心态参加的。”袁雨婷说。

  这样的选择,其实和她小时候的家庭经历有关。

  袁雨婷出生在贵州一个普通的务工家庭,全家依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在她高一时,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家中的平静,袁雨婷父亲在车祸中失去左臂,这场意外几乎击碎了这个家庭。随后,在相关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袁雨婷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在国家的帮助下,袁雨婷继续学业。

  袁雨婷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相比其他同学的喜悦,袁雨婷更多的是担心。“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

  幸运的是,袁雨婷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帮助她的人。在她为学费忧心之时,乡政府的帮扶干部、村支书主动联系她,得知她考上大学后,又帮她联系相关部门申请补助和资助。

  “就因为这样,我是带着政府的资助走上了我的大学之路的。”袁雨婷说。

  或许是因为在淋雨时得到过他人借的雨伞,所以她也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大一时,袁雨婷就开始关注西部计划,也想过支教,但因为她不是教师专业,只能作罢。

  大四临近毕业时,学校再一次开始了西部志愿者招募计划,袁雨婷激动地报名了。

  学校的选拔考试很顺利,由于袁雨婷在大学的假期里就曾经帮助过村里,参加过当时的土地确权等工作。“我了解基层的苦和累,也了解基层的任务重。所以当面试官问我基层条件艰苦我能否接受的时候,我是异常坚定的。就这样,我踏上了我的西部计划之旅。”袁雨婷说。

  去西部做志愿者,意味着放弃了精彩纷呈的城市生活。

  袁雨婷做好了艰苦的准备,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对环境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有蚊虫蟑螂,就自己买药驱赶,或一脚踩死。所有志愿者住在当地提供的房子里,吃大锅饭,袁雨婷说,和学校食堂差不多。乐观的她适应得很快。

  

(图为志愿者服务,由袁雨婷提供)

  袁雨婷第一次下乡走访时,是大夏天,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半个小时,下车后又沿着毛公路徒步半小时,由于没有做好防暑准备,走得又急,回程时,袁雨婷就中暑了。这是她印象最深的一次走访,比后来被狗追的经历还深刻。

  刚毕业时,袁雨婷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和感性的回报之心选择了志愿者这一工作,但两年服务期一到,袁雨婷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接下去她要做什么?

  不同于毕业时的许多规划设想,她不再想去企业找一份她喜欢的工作,她确定自己想要考公务员。虽然没能参加毕业那年的国考让袁雨婷很遗憾,但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她在“电脑数据处理”这个方向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基层,干部的老龄化严重,对于电脑数据的处理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一个乡镇的人口也有几万,一个村也有好几千。对于一些干部来说,数据上的排查和比对只能用最老的方法:一一核对。对他们来说,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数据上的排查。

  “所以我在大学里学的计算机二级中的表格处理这时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需要用一下午的时间一个一个核对的数据,我一分钟就解决了。”这让前辈对她赞不绝口,袁雨婷认为,这也是对她工作能力的肯定,让她找到了信心。

  

(图为基层工作,由袁雨婷提供)

  但考公这条路并不容易,相关数据统计,自2009年起,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4年超百万,今年报名人数更是突破200万,这条路上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袁雨婷很理解公考热潮,对她来说,选择考公务员也有出于现实生活的考虑。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有一个“铁饭碗”才选择考公,但是袁雨婷认为,如果没有一份情怀在里面,其实很难在基层工作中坚持一辈子。袁雨婷说:“基层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基层辛苦、琐碎,到底适不适合走公考这条路,需要自己想清楚。

  “对于考公来说,我觉得先就业再择业为好,我考公也是在参加西部计划的同时自己看书学习的。但是也有人是全职备考,要看个人情况吧。我觉得每个人自己考虑清楚就好,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背后还有家庭需要担起,不只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家庭负责。只要考虑到了这两点,每个人的决定和选择都是值得尊重的。”

  经过不懈努力,在基层服务期即将结束之际,袁雨婷考上了公务员。

  “对于刚毕业的的学生来说,找工作真的很迷茫,希望他们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不要好高骛远,什么都是需要积累的,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比什么都重要。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绝对不是没有公平,自己足够好的时候,机会总是会敲门的。到底是考公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要尽早作出抉择,一旦认定了那条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吧。”袁雨婷说。

  #3

  随性:理想还是生存?

  95后的精神压力来源是“理想”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可以跨越的吗?

  小田是一名普通的艺术生,和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一样,她现在每天过着单位、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早上八点去上班,晚上走得早时五点就下班,忙起来到十点也是有的。不加班的晚上,她会在健身房锻炼,每天早晨都配上一杯冰美式——一切都是为了保持身材。

  她的轨迹日复一日,和我们大多数人都很相似。

  作为一个95后,她在上学时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的理想是什么?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事?”

  小田说,上学时确实有很多理想,并以为自己都能很轻松地一一实现,她喜欢美术,就走上了艺考之路,计划毕业后寻找美术相关的工作机会。但真正走上社会,她发现,“理想”这个词已经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来源。

  老一辈的很多人,理想或许是“吃饱”、“穿暖”、“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目标明确,这样的理想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可是对于年轻一辈的人来说,吃饱穿暖有一份工作,都是不难实现的,于是,他们被要求有更高的理想。“最好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有从小坚持的爱好、能把爱好变成职业,职业还得体面,如果大学生去做服务业,好像就有点失败。”小田和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一样,曾为自己的茫然而倍感压力。

  小田形容,95后是天真的一代,大多数95后从小就被保护得很好,没什么压力地长大,以为工作和理想都能一帆风顺。这一代生活节奏快,面对的世界日新月异,新的机会很多很杂,理想化的95后只有在步入社会、惨遭“毒打”后才明白,生活不易,社会上优秀的人太多了,所以,他们只能不断尝试,在生活和生存中找到平衡的机会。

  毕业后,面临职业规划和选择,小田逐渐在残酷的竞争中意识到,理想就在眼前,但实现理想的路径并不明确。

  如她选择艺考的初心一样,小田曾经的理想是做一名原画师。因此,小田毕业时的第一选择就是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是,学历普通、家住三线小城市的她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到家乡?大城市专业对口的机会多,但是学历普通的她并不具备竞争力,生存压力大,很难有发展的机会。家乡的工作机会多,生存压力小,但是专业对口的工作基本没有。

  和许多独生子女的考虑一样,小田最终选择回家乡。这就意味着她很难再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她尝试过教培机构的美术老师,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与专业越来越无关的工作内容让她选择放弃;也尝试过社区工作,却又不甘心就此放弃画画。

  小田形容,“理想”仿佛只是生命里一盏天边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我得先生存,才能有心思欣赏月亮。”在生存的现实问题面前,理想就有些渺小了。

  “如果实现理想的路径并不是那么明确,我能不能在尝试中找到方向呢?”

  小田做过多份截然不同的工作,不断寻找自己的定位。但在小田看来,那些都不算是“弯路”,“很多事情还是要经历过了才能确定自己到底要不要继续做,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遗憾。”

  小田爱尝试,有什么机会,都愿意抓住试一试,这是她从上大学开始就有的习惯:爱折腾。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兴趣,虽然随性,但也在不断经历和学习,不断找到自我的价值。

  她分享了一段比较独特的大学毕业季的经历。大学毕业前夕,小田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如果可以自主创业就好了,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又能赚到钱。但是,家境普通的小田并不想问家里要一大笔钱创业,她更希望能自己赚到启动资金。

  当时学生之间流行棉花娃娃,包括小田自己也很喜欢,这些娃娃可以不断换衣服,藏着小小的商机。小田带着尝试的心态,投入到这个小众圈子里去,如果做得好,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做一些设计、绘画创作的工作。也能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金。

  小田投入精力的是制作玩偶的衣服——也就是“娃衣”圈,和大人的衣服一样,棉花娃娃的衣服也需要原创设计,一套设计精美的娃衣价格可以达到几百元,最火的娃衣设计店铺每月销售额不在少数。

  最关键的是,这不需要太多成本,可以通过先收取顾客定金、再制作发货的流程经营,前期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

  小田开始画设计图,在微博、QQ等平台宣传、引流,跑线下工厂对比布料、工艺、价格、制版打样。小田本以为这件事很快就能做好,并把流程滚动起来,不断设计制作新的娃衣。

  (小田的设计图)

  但实际上,困难远比想象多,当时小田的群里只有200多人拍下定金链接,而工厂的起做量是300。除此之外,最大的困难还是工厂打样无法还原设计图细节的问题,多次打样、换厂后,依然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再加上毕业论文的压力越来越大,宣传上也没有更多精力了。最后,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这次经历虽然没有给小田带来金钱上的收益,但也让她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提前体会了社会的“毒打”,创业和就业都不会如她想的一样一帆风顺。

  

(成品娃衣)

  通过社会这所“大学”,她还在不断学习收获。

  小田现在依然在准备着创业,她希望能把工作和画画、创作结合起来,所以她想学美甲、纹身,现在在一家美甲店从学徒做起,积累经验,再筹备开店。虽然长辈比较不看好服务业的工作,但是小田觉得这是她了解、深入这个行业不可缺少的步骤,不能为了他人的眼光或追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跳过。

  “找到一个各方面合适自己的工作很难,可以多接触各行各业,就像谈恋爱一样,了解了以后才会考虑要不要继续下去,不要害怕辞职和空窗期,但是也要多考虑各方面再做决定。也不要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够体面,在选择了它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把它做好。”

  (应受访者要求,小慧、袁雨婷、小田均为化名)

 

  

END

本文作者:张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