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蔚斐
图|pexels
来源|成长的可能
这一周,北京家长最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是各区的期末考试了。中小学家长普遍反映:“题目太难了。”其他地区也不乏类似的声音,这是双减后的第一次检验,既是对学科知识的考察,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检验。
为此,“成长的可能”邀请到原北京四中语文名师李厚仪老师,以北京地区期末试卷为例,“新”语文试卷究竟在考察什么?未来的应试教育趋势会是怎样的?
以下内容根据李厚仪口述整理。
#1
双减后,期末试卷的变化在释放哪些信号?
双减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以小学语文试卷为例,两个方面有变化。一是题型中考化,二是能力超前化。
试卷模拟了中考的题型,如果只是采用了中考题的形式也还好,但是有些题,从能力上来说也超前了。比如小学六年级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种题考查的是概括思维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只有13岁以上的孩子才具备这个能力,13岁以下的小学生从大脑发育角度来说,根本不具备概括思维的能力。所以长期以来,多文本阅读只出现在初中以上的试卷中,没想到,这次小学开始考了。
有些家长对双减存在误区,以为双减后就是让孩子快乐地玩耍,杜绝一切补习,成绩一出来却傻眼了。其实,双减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国家还有培养人才的需要。双减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降低难度而减轻孩子的学习内容,而是为了倒逼教育的主体,让学校这一主体提质增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效率。所以考试难度不减反增,是对学校教育的督促。
家长应该摆正心态,孩子在双减前后的考试成绩并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补习班更多是家长的心理安慰。真正成绩好的孩子不是靠课外辅导班提上来的,而是通过自己一系列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达成的学习结果。现在没有了课外辅导班,家长要想的是如何重新找到心理安慰,可能这个安慰就不能借助于外力,而要借助于自己,更多地督促孩子尽快学会学习,养成习惯。没有了外界的助力和心理寄托,家长反而需要自己寻求办法,比如家长反思自己能不能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中小学的试卷来看,未来语文考试的考察趋势会越来越偏向中高考,会停留在能力考察的方向上,难度也会保留,不会再回到过去,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目前很多地方还在做一些应试教育训练,老师还在做题海战术,针对未来的考试趋势,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形成习惯和能力,要从小开始读一定量的有点难度的文本。
不鼓励钻研偏题、难题,但家长心里要有数,要看这个偏题、难题偏在什么地方,难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偏中高考,那这是未来趋势,不是我们要回避的问题,应该是要正视的问题。所谓的难题,如果是因为文本难度、长度,导致理解上有难度,这也是趋势,就没必要回避,有些地区如果就是考查偏技巧性的,家长还得冷静地分析,该钻研的还是需要钻研。
各地区的考试现在分两种极端,我见过的部分地区小学考试特别死板,还停留在过去很多年前考查死知识的阶段,背诵默写,题型老套,只要学会答题技巧就能得分,处于原始状态;也有些地区特别激进,对中高考追得特别紧,甚至把很多初中的内容直接放到小学来考。这两个极端都不太好,还是建议多关注一下北京的中高考趋势,不仅是走到题型前沿,也是考试的风向标。虽然这次北京的期末试题偏难,但很有可能也是未来的风向标。
#2
阅读和写作成考试重点
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
这次试题,海淀区七年级的语文期末考试卷没有基础题,全是阅读+写作,语文考试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典型的高考题型,高考的语文试卷一上来就是阅读,未来的语文学习方向一定是能力考察,死记硬背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所以试题的形式变化引导的是未来语文学习的方式。基础知识考查直接放在阅读和语言环境里出现;除此之外,考试将更多侧重阅读能力、作文书面语表达的能力。
比如,有些地方考《西游记》还在考书里有几个妖精、用什么武器打败他们,这种死记硬背的题型是北京多年前考名著的方式,但是目前还有些地方在沿用,并且拿到了小学来考。第一是提前考了,第二是能力考察点特别低级,完全不符合未来教育方向。所以海淀区的中学考题没有基础题,全是阅读,这是符合高考方向的。
家长们对这次语文试卷的一致反映是:字太多了。小学三年级考两篇阅读理解、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对孩子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都有要求。刚刚我也提到,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三年级考长篇阅读可能确实是有一点超前,很多孩子都看不懂。小学还是应该以基础为主,夯实基础之后形成方法,未来才有可能读更多的文章、有难度的文章,但这个方向是对的,是未来高考能力考察的方向。以这张试卷为例,本身这张试卷的难度已经超出了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这是命题者的问题,但是面对目前这种现状,未来可能也会成为趋势。
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做好两件事,第一是在孩子有兴趣的前提下大量读书,只有当阅读量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才有可能突破。
第二,除了读大量书之外,还要读一定量有难度的书,不能像现在一样随便读一些教材、儿童读物,是不够的,在保证兴趣的前提下适当读一些有难度的文本,比如单篇的散文、短的古诗文。只要孩子感兴趣,家长应该想办法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读,有利于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如果在小学阶段读过多浅意文本,到高年级、到初高中,可能就会很难。现在一二年级没有考试,提倡无纸笔考试,特别轻松,但是三年级的试卷给了一些信号,一二年级的家长也可适当给孩子读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文本。
家长不要教孩子专业知识,不要教孩子一道题怎么做,要教方法、习惯和思维。举个例子,我在抖音(抖音号:厚仪老师)上介绍过作文提升方法,没有专业知识,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写作高手?你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拿给你看,你要怎么做?
首先,家长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大声朗读孩子的作品,尤其是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效果会更好。第二步,读完以后家长要说出作品里面哪一个细节最喜欢?哪一句话最喜欢?如果全体家庭成员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喜欢的点,效果会更好。这两个环境能让孩子感到开心,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信心。这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仅仅是鼓励还不够,无法达到对孩子作文进行指导的目的。第三步,孩子写完作文后,家长要找到和孩子这篇作文主题、题目相关的优秀作文。和孩子一起读优秀范文,读完以后也说说范文里面大家最喜欢的细节。这就是在教孩子如何写作文。
范文就是孩子真正的老师,家长不需要懂如何写作文,读范文就足以让孩子意识到:原来作文还能这么写。阅读范文的收获不是老师或家长教一个方法可以比拟的。第四步,可以找一些专业的老师,看看孩子的文章,看的目的不是让老师教孩子写作文,而是借专家之口鼓励孩子。让孩子觉得连专家、老师也对他的文章是认可的。这样多重鼓励之后,孩子一定对写作充满自信和兴趣。
阅读也是一样,很多孩子在阅读时总是找不到关键点,读完后总关注细枝末节,怎么办呢?家长可以找一些经典的、带有思考题的文本,一起共读,读完以后孩子是否能关注到这些思考题?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时候,最难的地方就是提问,有时候家长读完文章也不知道应该提什么问题、关注什么。这时候就可以借助一些本身自带思考题的文本。
#3
家庭教育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家长该怎么做?
双减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家长需要找到新的依托和抓手,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这一块,未来一定是教方法、教习惯、教思维这三点。
第一,教方法,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是有方法的,比如怎么预习?上课怎么听?如何复习?家长如果自己不知道,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得这些方法,教给孩子;我最近在抖音上就有分享。
第二,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比如有些孩子题干都没读完就开始答题,要学会先审题、圈划重点。或是有些孩子作业没做完就开始玩,心定不下来,家里应该有专门的学习区域,到了区域就百分百专心完成任务。
第三,是教思维。有些孩子的思维方式属于非应试的,总是跳离在题目之外。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所有内容和答案全在文章里面,我们读的是作者的观点,但有些孩子的思维习惯总是跳脱,用自己的观点评判作者的观点,答题时就偏离分数。
在学习上,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和成就感。
一、肯定是要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先学会“喜欢读书”,一个孩子如果喜欢上读书,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知识,都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一个孩子一旦喜欢上读书,他的心能静下来,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才能有效。
二、和孩子共同分析孩子在学业上的问题。很多孩子学习不好,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都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成绩为什么不好,因为我成绩不好,所以上课不想听、作业不想做、老是做错,对学习就没有兴趣。家长可以坐下来和孩子聊聊、分析一下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哪些,你会发现,大多数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他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获得不了乐趣,并不是能力不行。尤其是小学,小学阶段孩子成绩的好坏跟他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有关,跟智力水平基本无关。
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出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现阶段孩子成绩不理想,寒假可以针对孩子的问题来解决。比如,是不是没有预习,导致上课效率低?那么寒假我们就做好预习。或是老师上完课孩子没有复习,导致成绩不理想?那么就做好复习。如果是作业做得不规范,能不能从作业开始改变?家长应该找到一个抓手,再一起努力。
当孩子一旦在学习上产生兴趣和成就感之后,慢慢地他的成绩一定会有所转变。
#4
家长的鼓励能引导孩子进步
如果孩子在考试中发挥失常,考后比较郁闷,家长一定要多鼓励,不要一上来就说:“别人的孩子怎么学得这么好,你怎么不行?”这样慢慢地孩子就容易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总是找不到成就感,就容易厌学。
所以聪明的家长总是多鼓励孩子。我举个例子,在我的读书打卡群里有一个孩子,在读书PK赛中没有拿到名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又无法排解内心的难受,就哭闹着,觉得比赛记分有错、不公平,总之无法接受“自己没有获得名次”的结果。
这个家长就告诉他:“生活中确实有可能出现老师记错或自己记错的情况,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也有可能是我们真实的pk水平不如别人。但是不论哪种情况,今天你面对这样的困难,很有可能是上天在考验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能上天觉得你的能力通过锤炼还能提升。只要你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比如你所认为的不公平、失败,勇敢面对,找到原因,一定能找到方法,那时候就是上天在指引你进步。”
一开始我觉得面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讲这样的道理行得通吗?结果出乎意料之外,那个孩子非常开心,觉得上天都对他有如此期待,他就一直用这样的方式鼓励自己。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多角度地根据孩子的情况鼓励他,让他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重塑自信。
除了心理上的安慰之外,还要辅助以实际的学业进步。比如帮助孩子重视预习,多读语文课文,读熟了,孩子学起来就会轻松。第二,看笔记,家长每天放学后看看孩子的笔记,看完之后不要对孩子的笔记进行评点,不要说好或不好,不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不满意。看孩子的笔记是为了让家长心里对孩子的笔记能力有数,看完笔记后可以找找其他优秀的笔记,跟孩子一起玩个游戏。比如家长说:“今天妈妈也跟老师做了笔记,你看看,给妈妈的笔记打打分,看看妈妈记全了没。”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孩子知道他的笔记存在哪些漏洞。一起交流什么时候应该做笔记,应该记什么。
第三,多和老师交流,包含课内外老师,通过和课内老师交流,从老师的角度了解孩子的上课、作业情况,让老师多鼓励孩子。另一方面,校外的老师也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家长可以寻找、交流。比如一些公益的平台直播、答疑,这些老师更有耐心和时间解答家长的困惑。
第四点,是学会寻找安慰。聪明的家长可以找一些和孩子能力水平相当的家长,组建朋友群,孩子之间可以一起读书打卡、交流、提问,在这个群里,孩子会觉得:“小伙伴的水平和我差不多,甚至我的水平比他好。”在这个群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欢迎大家就家庭教育相关话题给我们留言&投稿
投稿邮箱:kids@duozhi.com
END
本文作者:张蔚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