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抖音官方统计,这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十万人。

关于阅读、青少年成长、35岁现象、资本,俞敏洪和罗振宇这样看

2021-12-15 11:43:5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哆啦  

  来源|多知网

  ​整理|哆啦

  图片来源|多知网

  多知网12月15日消息,日前,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与思维造物董事长、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在抖音进行连麦直播。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里,俞敏洪和罗振宇就表达能力的培养、阅读、青少年成长、大厂“35岁现象”、软技能、资本等问题展开探讨。据抖音官方统计,这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十万人。

  以下为俞敏洪与罗振宇对话精彩观点:

  1、爱读书的人有个共同点是他们的生命在某一刻被很牛的人点燃过。

  2、读书读到最高学历和真正习得智慧,其实是两个不同概念。

  3、坚决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4、一方面,35岁左右的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力和对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其实社会压力也在增加,建议用人企业关注35岁人群,因为他们更稳定,也更愿意奉献自己。

  5、我做短视频直播这些,并不是佣金的事情,这也不是打赏的事情,这是我与世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打高尔夫、喝茶的生活方式我也可以有,但我不能因为那种生活方式就与现在很热闹的生活方式脱离了。

  6、现在的部分年轻人有两个问题需要认真思考:一是交流能力。二是利他能力。

  7、35岁现象的核心问题是现在这个教育系统生产出的是大量硬技能合格、但软技能不过关的人。

  8、我们之所以守住底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必须盈利,就是绝对不能透支公司的未来,不能通过大规模投放、亏本抢市占率,要靠自己能活下去。

  9、资本只能是乘客,绝对不能把驾驶座让给资本。

  以下为俞敏洪与罗振宇对话观点节选(多知网整理,有删减):

  01

  关于表达能力

  罗振宇:我喜欢李诞的那句话:“热情是一种能力。”我是通过表达整理自己。我觉得最好的学习就是费曼学习法,就是学习后把它讲一遍。有时光靠想是想不明白一件事的,(要想弄明白一件事)你可以靠写来写明白,但是写的时候没有对象感,就无法知道表达的力度和穿透力,而找人听、把它讲出来也可以弄明白。我跟脱不花的共同特点是我们都能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地把同一段话跟很多人讲,每次讲一遍,其实自己大脑又梳理了一遍,会渐渐找到最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表达方式不是为了影响他人,而是为了让自己弄明白。所以这其实是学习方法。

  俞敏洪:其实是一个边学习边输出的过程。热情是一种能力,这句话我是绝对相信的。其实我从小到大都是不怎么说话的一个人。我开始不得不说话就是留在北大当老师,留在北大当老师就要面对一个问题:你必须每个星期去面对北大的学生,刚来北大的时候我非常尴尬,因为北大的学生是老师讲课好学生就认真听,讲得不好学生背着书包就走。我当时教的英语泛读,我的课堂上真的出现过一个班40个学生,讲到最后就剩三个学生的场面。我问那三个学生为什么留下来。他们说:“我们再走了,老师的面子就一点都没了,你就讲你的课,我们就做我们的作业就行。”后来讲课讲多了,不仅要更认真地备课,另外也会用故事、幽默、增加信息量、提高语速、肢体语言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注度。

  罗振宇:我问过很多爱读书的人,发现爱读书与否无关学历,爱读书的人有个共同点是他们的生命在某一刻被很牛的人点燃过,这其实完全是运气使然。我是从小学一年级的六一儿童节起就爱读书的。那天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收到一个礼物,每个同学都被安排了各种活动,到了我这儿,老师说:“罗振宇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所以我们把到市图书馆读一下午书的机会给他吧。”我当时特别高兴,真的跑到市图书馆待了一下午,从此就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暗示——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且不断因此得到正反馈,比如我从小就因为爱读书老被夸奖。我觉得表达也是这样,可能需要运气机缘,而这运气可能会降临在任何时候,一旦一开始的初心有了,技巧其实特别好训练,比如搜集段子等。

  俞敏洪:你刚才提到有初心且不断得到正反馈,特别重要。比如一个孩子在读书,虽然作业没做完,父母也是鼓励的态度,这个孩子就可能会有兴趣继续热爱读书。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不断得到正反馈变得越来越好的关系,夫妻之间如是,同事之间如是,朋友之间如是。总结来说,摆脱负面情绪,给自己给他人正向反馈,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

  罗振宇:我记得当年在央视工作时,我领导说的一句话,我记到今天。他说:“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活成一根蜡烛,不管旁边的人是什么感觉,你都要点亮他。”你在人群中就要扮演这种角色,任何负面反馈不要搭理,让自己像蜡烛一样坚定着。

  俞敏洪:这挺需要死皮赖脸的精神,因为这世界上总会有人做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可能会让人有崩溃的感觉。

  罗振宇:我最近听到一句话觉得特别好:“不骂人是修养,不被人骂是修行。”我们不被人骂,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目标,不是说你做对了就可以不被人骂,人很多时候被骂是飞来横祸,是被误解,但这不重要,这就是成仁成圣路上的一种修行,修行到一定境界,自然就没人骂了,但我们一般人达不到这个境界。

  俞敏洪:我觉得,如果你被骂了,但你对自己还有自信,坚持走在正确道路上,不在意,才算修行。

  02

  关于阅读的智慧

  俞敏洪:听说你是博士。读书读到最高学历和真正习得智慧,其实是两个不同概念。你现在做的是传播知识的事情,你对传播知识的渴望和激情是从何而来的?你平时阅读习惯是什么样?

  罗振宇:得到每年上新100多种课程,我要么是听过,要么是读过文稿。这保证了我学习的基本的量。每天得到的电子书,我每本都会点开看一下,当然并不是每本都读,这有点像书店掌柜,每天进货会摸一遍书。此外,我自己也会做内容,比如启发俱乐部,所以我一年最基础的阅读量是两三百本书。在读书的道路上,我们一直非常纠结。我老家有句话:“三代不读书,全家一窝猪。”话糙理不糙。人应该往自己脑子里拼命装东西,但与此同时,坚决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所以读书的边界其实挺难掌握的。书读得不好,也容易让自己读成一个书呆子,这个后果更可怕。这么多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让自己头脑中同时葆有两种截然想法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等智慧的标志。”我觉得这句话救了我。

  俞敏洪:我也对这句话深有感悟。你跟一个人交流时,对方如果能心平气和接受你的思想,哪怕对方的观点跟你的观点是对立的,但是对方能理解你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同时接纳两种不同思想且两种思想和谐相处,不影响自己产生另外一种思想的重要标志。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03

  关于青少年成长

  罗振宇:俞老师,我最近在准备今年的跨年演讲,也想问一下你的建议,你觉得有什么话题一定要谈到?

  俞敏洪:第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大家都挺关心的。未来中国应该怎样放大心胸和世界进行融合,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话题。

  第二,是中国青少年的成长。现在在“双减”政策下,希望给青少年减负,在这一前提下,孩子如何在心智上、个性上、身体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孩子学习负担减少了,就又去打游戏了,变得无所事事了,这个肯定也不好。当然,我更害怕的是,表面上孩子好像减负了,但实际上孩子的负担反而增加了。这也是个比较重大的话题。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成长涉及到中国的未来,现在我们对青少年的态度以及青少年的生长环境涉及到中国人口计划。目前老龄化的情况也需要重视,开放三胎政策也出台了,怎样让更多人愿意为中国的年轻化做贡献?年轻人群体自己应该做什么?国家应该为他们做什么?这其实很重要。从青少年到青年群体,再到中国在世界上的未来走向,我觉得特别重要。

  第三,对企业家群体的关注和鼓励,怎样能让企业家和人民走在一条线上,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共同提高生活水平做贡献,而不是变成互相猜忌和对抗的关系。因为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其它。

  04

  关于“35岁现象”

  罗振宇:你如何看待大厂35岁现象?我觉得这个特别扭曲,一个人大脑到40岁左右才达到他的巅峰状态,35岁现象意味着一个人还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时,就被现在的市场从电池舱里抠出来。

  俞敏洪:我觉得这个现象跟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有关,也跟年轻人对现在产业的理解有关,大量的用人企业其实没有考虑到,如果拉长时间来看,一个人真正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时期是在30-45岁之间。比如新东方骨干力量大部分在35岁左右。

  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解决:

  一方面,35岁左右的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力和对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

  我现在看到元宇宙,还会研究它到底是什么,但我身边已经有一些35岁的人不看新事物了。很多人听说我玩抖音很熟练,对此很奇怪,他们觉得以我如今的年龄及成就,为什么还要玩抖音、拿打赏佣金?我说,这不是佣金的事情,这也不是打赏的事情,这是我与世界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打高尔夫、喝茶的生活方式我也可以有,但我不能因为那种生活方式就与现在很热闹的生活方式脱离了。很多人到了35岁就有这种自我脱离现象。

  另一方面,其实社会压力也在增加,建议用人企业关注35岁人群,因为他们更稳定,也更愿意奉献自己。

  05

  关于软技能

  罗振宇:你如何看待软技能?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工业社会又特别需要各种硬技能。我觉得35岁现象的核心问题是现在这个教育系统生产出的是大量硬技能合格、但软技能不过关的人。比如口才沟通能力问题、学习力问题,这些都是软技能。硬技能其实会贬值的。35岁真的是一个分水岭,我昨天问一个朋友,为什么到了35岁很多大厂就不要?他说,不要就对了,如果35岁,还在到处投简历,证明这个人35岁之前最重要的事没有做,就是没有拓展出自己的人脉网,35岁的人应该是内推的阶段,而不应再投简历了。

  俞敏洪:我跟年轻人接触的也不少,我觉得现在的部分年轻人有两方面要认真思考:

  一是交流能力。包括情感交流能力和日常工作交流能力,这个能力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让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喜欢自己的能力。不管是提意见还是赞扬,都恰到好处的,其实特别重要。

  二是利他能力。目前35岁前的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从小不知不觉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但利他主义者往往有利于自我的生成。我常说,修炼自己,造福他人。

  如果这两点做到了,这个人的软实力就了不得,应该不会出现到35岁找工作还要到处投简历的情况。35岁应该是别人来挖你,而不是你到处投简历跳槽,这才是35岁该有的样子。不然从毕业到35岁的13年,你都干什么了?这13年难道还练不出大家喜欢的专业技能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吗?

  当然,人的第二种状态是35岁还愿意创业,愿意去冒险,愿意开拓自己的未知世界,这也是一种好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种好的状态是,你35岁就已经功成名就,那你更厉害。

  06

  关于资本

  俞敏洪:我知道得到在一定时期里也融过资,意味着跟资本有过对接,资本的诉求是要求企业快速发展的,而你做企业做的是百年心态,如果资本跟你想要的发展产生冲突,该怎么平衡?比如股东要求你上一些相对庸俗但能帮得到迅速盈利的课程,你坚持要做世界史纲这种,股东是否会觉得你不尊重股东意志?另外,如果一直坚持自己,后续没有资本入驻,企业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罗振宇: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直播间有创业者,这个答案或许对你有参考价值。我们之所以守住底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必须盈利,就是绝对不能透支公司的未来,不能通过大规模投放、亏本抢市占率,要靠自己能活下去。

  俞敏洪:这一点跟我不谋而合。我在新东方坚持的一条线是,不论发生什么,也能健康活着。有一年,他们说新东方跟别的机构相比发展速度慢,说别的机构做了广告投放、扩了教学点,让我也跟着做。我说我不跟着做,我要做的事情是新东方每开一个班,每个老师都合格,每做一件事的出发点必须是对家长学生有好处的,所以过去两三年在教育领域无序投入增长这种事,新东方是没有参与其中的。这后来也给我带来一系列积累,使我今天能渡过今天这个难关。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资本的短视不应该对我起作用,因为我想的是更长远的事情,当然如果资本愿意和我一起实现长远的事情,那我表示热烈欢迎。

  罗振宇:资本只能是乘客,绝对不能把驾驶座让给资本。(多知网 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