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文|张心笛
编辑|王上
图片来源|多知网
“猿辅导的动物园里多了一颗蔬菜。”
南瓜科学产品负责人马斌在发布会上笑言。此前,猿辅导的相关品牌命名都与动物相关,而南瓜科学却是一个例外。
7月28日下午,猿辅导旗下南瓜科学在京举办产品发布会,首次公开南瓜科学STEAM科学产品。
在这之前,猿辅导在素质教育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止,包括斑马、猿编程、南瓜科学等等。其中,南瓜科学作为其中发展更为快速的产品线,在上线一年多的探索中,用户量破3万,已解决科学问题近百万个。
根据介绍,南瓜科学以“AI互动内容+手动探究”屏幕内外结合的方式,给孩子们提供场景化、沉浸式的探索体验,让孩子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究现象背后的逻辑和科学原理。这是南瓜科学的独特性。
猿辅导较少正式对外,此次发布会,也是今年以来的首场发布会。南瓜科学可以说是猿辅导转型素质教育的第一站。
01
从发现到发问,再到自主探究
第一次正式对外,却并非第一次对外。
事实上,南瓜科学早已在2019年初便进入准备阶段。在产品测试与不断迭代的过程中,直到2020年1月,南瓜科学APP才正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范围之内。
这一阶段中,南瓜科学经历着多次推翻与重建,在迭代中,逐渐贴合用户。
南瓜科学产品负责人马斌在2020年底与多知网进行交谈时便多次说道:“一个新产品,在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打动用户的心,让用户持续热爱。所有动作最后都应该落在产品上,其他问题让时间来解决。”
作为猿辅导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基础,南瓜科学采用“AI互动学习+动手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从生活常识出发,以答疑解惑、满足好奇心的形式来解决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经历过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甚至于连石头都摸不到的阶段;经历过一年以上的试运行,收集大量用户反馈进行迭代的过程。
两年后的南瓜科学,与最初相比,又向着用户更近了一步。
这一步中,包含着更加细化的产品逻辑、教研分级、以及用户服务。
在整体产品逻辑层面,马斌在此次发布会演讲中提到,在融合AI教育技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动手实操相结合,南瓜科学将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场景化、沉浸式的探索体验。
从发现“是什么”,到发出“为什么”,再到学习背后的原理。这是猿辅导南瓜科学对于科学教育的定义。
而对于目前市面上,将实验与科学划上等号的状态,马斌表示,“科学不等于实验,实验只是验证设想正否的其中一环。”
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在实际实践的过程中探究现象背后的逻辑与科学原理,才是南瓜科学的模式。
02
“所有动作,最终都应该落在产品上”
南瓜科学与斑马一样,都运用了分级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做了不同的内容设置,不过,在落地过程中,因为南瓜科学是STEAM教育,会复杂很多。
在此次发布会上,马斌介绍南瓜科学在教研上的细化,其提到——
目前南瓜科学产品做了大模块的科学体系,将内容分为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能力培养五个部分,并进一步细化。
马斌在接受采访时提出,STEAM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教研体系化问题。
“科学分为四大领域: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与技术。但我们认为,科学教育不应该拘泥于这四大领域之中。”马斌说道。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大部分的学习过程聚焦在,认识身体结构,进而了解身体中的某个分支,再细化这一分支的组成结构、功能等知识点,让孩子自行吸收。
但实际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与理解能力完全不同。
对于南瓜科学在教学体系这一课题上的细化,马斌以心脏认知为例分享到:
对于年龄较弱的孩子,我们只需要告诉他,心脏是会跳动的,就已经足够了。
基于这短短的一句话,再配套听诊器,让他去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心脏,和自己的心脏,在跳动节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他去跑步运动一会儿再安静下来,和一直安静坐着,心脏的跳动有哪些不同。
先引导孩子提问,再去实际探索了解,从“为什么”到“学习”。
而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具备一些空间想象力,对事物认识产生机构化之后,教学过程可能会再进一步深化。
变为,先认清心脏包含着两室两厅,哪一部分是左心房,哪一部分是右心房,而后再去告诉他心脏的功能,是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动力,实现血液循环等等。
在正确的产品逻辑前提下,细化教研体系,在不断深化知识点的过程中,让孩子能够以更低门槛、更恰当的方法去了解背后的逻辑,这是南瓜科学区别于以往的独特性。
03
“不代替家长解决教育问题”
在成年人的世界,不断固化既有体系,完善自有体系是常态。
但在孩子们的眼里——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草为什么就要是绿色的?”
“天为什么一会儿暗一会儿亮?”
“为什么月亮出来了就要睡觉?”
......
在还没有被社会固化,认知及自我体系还未建立完全之前,守护孩子的天性,让好奇心不断发芽的同时,了解到背后的体系逻辑,或许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解决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是每个家长在教育中的必经命题。
一个好产品的诞生,应该来源于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利益的催生。
此次南瓜科学要做的,就是教会家长如何更好解答孩子的问题,并引导孩子能够主动探索每一次发问。
马斌介绍到,南瓜科学在实际体验过程中,会更加注重引导父母的陪伴。
目前,南瓜科学产品输出频次为一周一次,大部分环节并不需要家长陪伴,但在某个过程中,南瓜科学会引导家长扮演中间角色。
比如在一节“颜色的意义”内容结束后,南瓜哥哥会建议家长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线下亲身观察小动物们都有哪些保护色;在植物认知后,建议家长带孩子去植物园,或者在楼下收集一些散落的树叶做成标本等等。
“这个过程,实际是让孩子学习之后,提供给家长一个出口,让家长知道如何带领孩子把知识点融合进实际生活,提高亲子互动。”
“不要代替家长去解决教育问题。”是南瓜科学的思考。
在学科上,很多服务是以答疑、解惑、付费为导向,素质教育怎么做?马斌认为,应该以引导孩子自主探究为主,这是南瓜科学在细化用户服务上最大的转变。
这一转变,就包含着个性化的用户人设、引导性的回答方式、延展亲子关系三个方面。
这一步,是南瓜科学在用户服务部分做的进一步细化,也是其强调科学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意义。
而除了软性用户服务外,南瓜科学在硬性体验上也花了力气。
因为科学实验的特殊性,镜头内外同步操作,对于孩子来说存在着很大困难。
多数孩子在不熟悉流程、不清楚实验过程不同工具的功能与使用顺序,时常需要暂停视频,待完成上一步后再恢复视频进度,且需要多次重复此过程,短短30秒的过程,可能需要3、4分钟才能完成。
而在实验中,又可能因为戴着手套等外部原因,暂停视频的过程操作不便,导致需要家长在旁协助。
在这个思考下,南瓜科学在内容中加入了AI智能语音暂停功能,能够实现通过“等等”“停一下”“暂停”、“开始吧”“我准备好了”等多种语音口令进行暂停与播放的过程。
但对于这一在逻辑上看似简单的环节,在项目的早期,也经过了大量的思考与反复测试。
“而这一功能,最初来源于一次用户反馈。”马斌回忆道,“最初,暂停是锚点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分析用户在哪些关键点暂停较多,去实现主动为用户进行暂停播放。”
“但在测试推出过程中,我们发现主动暂停的体验并不好,因为不同用户之间的认知、发展、动手能力都不同,因此我们才考虑通过智能语音控制的形式去实现。”
马斌补充道,“其实语音暂停的功能在技术上并不难突破,可对于用户而言却是很大的体验感提升,但在此此前却并没有人做。”
与此同时,南瓜科学还在用户服务上加入南瓜电台内容,让孩子能够在睡眠前或任何闲暇时间用“听”来学会科学小知识。
除此之外,南瓜科学在自主研发上也在持续迭代,多个Demo已经在试验阶段,比如在发布会上首次公开的飞鸟产品、南瓜灯、火山建模等等。“在研发飞鸟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让鸟儿能飞起来,光模型就有50多种,其中损坏的试验品更多。”马斌说道。
为什么要对教具如此大费周折?
马斌提到,“我们考虑的是从源头解决问题。”在用户体验上,南瓜科学“盒子”即是“教育”的一部分,盒子内的教具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在这样的前提下,马斌认为,在教具层面可以自研的产品要全部自研。但这就关系到封装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对此,南瓜科学仍然在探索之中。
马斌认为,“当前整个STEAM教育仍在探索期,行业在产品教研以及技术层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南瓜科学希望能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
其表示,尽管目前南瓜科学已经到了值得推向市场的阶段,但产品体系依然会根据用户实时反馈持续迭代。“南瓜每个月或每三个月都会进行会议,商讨迭代方向等等。”
在行业探索期,首先找到产品壁垒并不是第一要位,专注产品,走在市场前沿自然便会拉开差距。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发布会上,马斌引用了于尔克·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马斌在最后补充说道,“南瓜就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象征着南瓜科学团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