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7月20日消息,今晚19:30,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刘宇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 北京市政协委员、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王洪涛;以及多个网络大V共同作客BTV演播室,共同就“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升教育发展质量”进行了沟通和探讨。
直播中谈到了北京市课后服务未来将逐步完善:在教师方面,或考虑中小学教师弹性上下班,以及引进校外优秀师资、优秀课程来解决部分问题;在内容上,引入学业内容,学业上的答疑、辅导、巩固、提高要当做课堂上的有效延伸来做,而不只是简单的写作业。
当下,课后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对的关注。具体原因,刘宇辉表示,“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成本变重,家长们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接送、看管孩子。另外一方面,家长们越来越希望孩子享受更高教育。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已不仅局限在校内,更是延伸到了放学后的时间中。在我们看来,课后服务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学校不能将孩子的放学时间全都推到社会上去,教育系统在孩子的课后服务问题上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要担起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
01. “课后服务现阶段体育尤为重要”
直播中,刘宇辉表示,课后服务其实也是中国的教育传统,并介绍了在北京课后服务发展的历程:
从2008年开始,就启动了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整合了北京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孩子们开放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去丰富、拓展孩子的发展空间和成长空间;
在2014年,又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活动计划,该计划与之前“走出去”的方式不一样,将丰富的课外资源请到学校里面来,给学生开展美育、科技等课程;
在2018年,在前两者基础之上,又全面开展了课后服务,主要为不能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服务。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放学时间要从3点30延迟到5点30,在这个时间内,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疫情后,2021年在不断完善课后服务,有了一些具体的设计,例如强调体育锻炼,在课后服务的2个小时内,要安排1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刘宇辉说:“这是疫情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
要为课后服务要开放各类场地,让孩子自己自主学习;课后答疑,在校内完成作业,特别是小学、初中生是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愿,不是必须的,而是自主自愿。
刘宇辉提到,北京课后服务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长自愿,社会协同,面向人人,公益惠民。”
02. “拟教师弹性上下班;引进校外优秀师资和课程”
各委员基于课后服务提案调研的背景提出展开了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芦咏莉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学校课后服务供给的有限性,家长的需求是广泛的,有的家长希望报素质类的,有的家长倾向于大众类普及的,还有家长希望报小众稀缺的。如此众多的需求单靠学校来做,有时候很难完全满足,对学校老师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第二个问题是教师压力问题,在中小学中,一般是要求老师比学生早到校,比学生晚离校,也就是老师们7点半就需要到校,晚6点离校,长达十个小时的连轴转。加上老师们还需要备课、教研、作业批改、处理学生特殊问题,老师工作的时间线拉的过于长。如何在课后服务中兼顾教师的压力,是在做具体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话题。
王洪涛表示,问题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课后服务的覆盖面不够,经常存在着有些学校有,有些学校没有,有些区域有,有些区域没有的情况;
第二是家长希望延长的时间能够更长一些,比如说遇到晚高峰,路上时间难以把控,这种情况家长们更希望学校能够更人性化一些,能够把时间再往后延长一些;
第三是家长对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专业化有更高期盼,家长希望课后内容能够更丰富,并且靠近社会实践,并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希望聘请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这方面的授课。
刘宇辉对此表示,在校内服务的时间方面,目前坚持的是每天到17:30,总体来说可以满足家长的需求,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准时的接送孩子,所以我们多数学校也在争取有特殊需求的可以再延长一些,也会继续调整。
在实施范围方面,北京市强调的是实施范围全覆盖,该全覆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都要进行课后服务,不能有例外;二是工作日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进行课后服务,不能选择性的;三是对所有有需求的家长和学生也都要全覆盖,不能说只接受一定比例的学生,只要有需求就要全部提供。如果没有做到,是需要按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和提出要求的。
在课程安排上,有两大方面,一是和学业直接相关的,从今年开始就要将这方面的内容加进来,在学业上的答疑、辅导、巩固、提高是要当做课堂上的有效延伸来做,而不只是简单的写作业;二是要强调的是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活动,比如美术、体育、科技的,满足孩子的个性化。
在教师保障方面,一是要动员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来积极投入这方面的工作做示范,同时在绩效、工资方面要向参与学生课外服务的教师们倾斜,“教师在校时间的确较长,我们也在考虑中小学教师能不能实现弹性上下班来解决这个矛盾。关于教师师资问题,我们也在进行考虑引进校外优秀师资、优秀课程。实际上,过去我们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很多学校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都是引进校外优秀师资、团队来做的,我们最近也在开展试点,校外机构的优秀学业课程进校园。”刘宇辉说道。
刘宇辉还提到,各地应该以实际开展课后服务,总体来说有四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协同育人、坚持精细管理”。
03 “引入社会资源,设置社区托管点”
王洪涛在节目中提到,团市委之前有过探索和尝试,在社区里通过社区青年会的阵地来开展课后三点半的服务,很受欢迎,但是由于资金、场地、师资力量等原因,难以形成规模。
身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芦咏莉表示,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正在积极挖掘、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做社会实践,以建立社区托管点的形式,让党员、退休教师等人员志愿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形成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模式。
总体而言,嘉宾们一致认为,课后服务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
(来源:北京电视台“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