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场未来能否做大?

观点| 县城、乡镇的教育市场原貌

2021-05-18 17:35:37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曹玉蓓  

  多知网5月18日消息,近日,未来之星教育线上沙龙第20期邀请到三位嘉宾:聚星云教育总经理刘海明、河南飞鸟教育创始人李飞、小新星国际教育CEO李颖,从江西市县、河南安阳、湖南市县出发,讨论“真实的教育下沉市场”,聚焦下沉市场的需求、打法与机会,分享实践经验和试错经历,探究教育下沉市场的可能性与发展方向。

  在三位服务于县城、乡镇的创业者看来,县城市场很大,仍具备人口流入的红利,但关键是如何做好。在县城市场,需要有一套因地制宜的获客方式,当前比较有效的有地推、进校等。

  每个县城、乡镇都有自己的市场特点,总体来说,市场很大、门槛很高,需要有适合当地的打法,非常考验产品、组织能力和基于人情化的服务。

  以下为对话实录(多知网编辑整理):

  01  下沉市场未来能否做大?

  李颖:市场是大的,关键是怎么做

  从92年开始到现在,30年时间,下沉市场是大有可为的。按照最新的行政划分,五线城市有128个,这些五线城市,其周边的社区再往下,可能有超过1000到1600个可以发展的社区,应该是有很大的饱和度还没有达到。

  下沉市场能不能做大,不止是从数量上去衡量,很重要几点是购买力、生活方式、教育理念,以及当地的学情等一系列综合的方面。

  此外,从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出,有9亿人对互联网是非常熟悉的。OMO教学手段、在线教育手段,以及2020疫情后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新变化,这些都会导致整个移动互联网、移动在线教育的普及度更高。

  按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还在不断的加剧,城镇化每增加1%,可能就会有7万亿的消费收入。这之中教育的份额将是非常大的。

  市场是大的,但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决策和步骤。

  刘海明:县城市场仍具备人口流入的红利

  乡镇的市场,虽然容量大,人口没有被覆盖。但能看到很多农村里的村校基本已经全部撤掉了。学生人口并不多,学生还在不断的往县城里面走,而县城市场,是具备人口不断流入的红利的。

  省会城市不管是运营,还是师资的供给,竞争都会比较激烈。

  李飞:乡镇已是中国的最底层机构

  学生不集中,家长付费弱所对应的解决办法就是,教学模式,运营成本都要有所控制。必须找到一种体量能够适应小市场的模式,成本控制能适应市场。

  乡镇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人才,没有师资供给。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有很强的供给能力,从市区招聘到输送过去;要么从当地培养出人才来。最好的模式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不需要人才。

  02  乡镇市场的获客方式

  李飞:乡镇特色下,目前最有效的获客方式就是地推

  此处地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传单,而是地推人员带着本子、笔、传单,去跟客户聊天。

  这种方式带来的成果是,平均一天可以获客200~300人。以这样的速度,在一个新校区达到体验课的满员,只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在第三次上课时才开始续班转为正价课,续班率基本上达到50%。

  抖音、朋友圈投放等新方式投放,在乡镇的效果并不理想。乡镇面积小,人口少,在线投放只能做到触达用户,没有反馈,没有沟通。

  今年暑假或将确定一个新方式,即“老带新”。1个老生带2个新朋友过来,这3个人就可以共同免费参加我们的夏令营。

  刘海明:进校合作,从薄弱科目逐渐扩科

  县城市场的获客方式中,根据县城里能否有效地触到学生的家长,分为两块。第一块是小学,家长会去学校门口接学生,在校门口采取地推方式,往往就已经能做到校区小学学生满员的成果。

  初中这块,没有家长去接送,地推便失效了。而后也采取了类似体验课、送资料的方式,拿到学生数据后进行电销,邀请学生来参加免费体验课。

  抖音、百度竞价这些我们也尝试过,效果确实不好。县城市场里的顾客很容易宣传到,很容易坐满。到后面,转介绍就会发挥更好的效果。

  李颖:获客是一套组合拳,切莫忘因地制宜

  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的机构已经积累了口碑,不太需要新的营销理念或者营销手段。在足够下沉时,在当地就已经形成了熟人经济、街坊经济,以口碑传播为主的环境。

  这种方式会决定它们不太会有很强的创新力,我们针对这样的机构会有一些针对性的打法。

  多元化的区域,决定了我们在做获客时,方式必须回到因地制宜。如果当地移动互联网生态比较好,那么就必须考虑全品类,尽可能增加一些曝光率,例如优化搜索等。如果当地还是比较传统的方式,还是要回到下沉市场,回到最朴实的熟人经济,也叫脱不开概念的中间人。

  此外,地推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像对幼教来说,更加注重学员的展示性,作为教育机构可以创造出学员体验的机会,模拟一些参与的机会。

  下沉市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时间相对会更多一些,用户的决策时间更长,所以他就更需要去体验。就更需要用耐心给用户充分的体验过程,这是在获客中没有办法逃避的一点。

  新生代的回流的人士,或者说海归,从大城市回到自己的下沉市场的家乡去创业,他们是降维打击,把一线的标准带回家乡。未来在好的教育理念、服务理念逐渐被带回家乡后,中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下沉市场中,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问题。

  03  教育下沉市场已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着的问题

  李飞:死的地方能省则则省,活的地方该花就花。

  我们应该把装修、美化环境这些地方的钱省下来,用在人员管理、人员奖金、老师奖金、学生激励上,这些才是活的地方。

  凡是有关核心竞争力的地方,就是活的地方,这些地方不用省钱。

  到现在为止,在乡镇我们还遇到两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优质的教育产品的供给问题。在乡镇上,我们用的是双师OMO模式,这个模式的产品是采取合作的。这是我的一个理论,即价值分为两点,一个是价值的创造,一个是价值的传递。

  我们更专注后者。价值的创造环节有很多上游的供应商,我们现在的产品是用上游的产品供应商来完成,但目前乡镇上细分领域,这种产品的供给还是不够。主要是产品端做的还不够好,不够本地化。

  乡镇上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偏弱,乡镇上大部分小学根本没有正儿八经的英语老师,基本都是数学、语文老师临时带的。所以虽然同为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实际上之间的差距很大。

  现在市面上很多英语产品,往往是以县城或市区的孩子,用他们英语水平去研发课程课件,显然就不适合乡镇的学生。目前市面上针对他们的产品,还是匮乏的。

  第二个难点,乡镇教育下缺乏人才,不仅是老师缺乏,咨询师、校长等相关从业者也缺乏。从市区招聘输送过去成本就太高,不适合乡镇市场的画像,所以得从本地解决。但在本地,缺乏高素质人才,镇上大量的人是初中毕业的,专科毕业的都比较少。

  刘海明:市场是大的,门槛是高的

  要重视管理系统,把学员的课弄好,然后上监控,信息化、数字化垂直的管理。

  1对1业务,应该被放在班课之后再做。

  目前的状况的话就是直营,目前直营我们也基本上是采取合作,用别人场地,自派师资,派管理,辅助设备,投入非常大。

  门槛是非常高的,一旦到了盈亏的平衡点,再来扩的时候,速度非常快。

  小学初中高中加起来在一个县,以我们江西为例,如果一个县真的做到了1000万的营业额,80个县就有8个亿,市场容量很大。但如果一个镇做市值40万,就需要25个乡镇管理人员,管理成本也非常高。

  04  做教育下沉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李飞:教学产品加运营组织

  在乡镇上做好的话需要两点,第一,有优质的教学产品,此为本质,学生来这的提分需求要得到一个合格的满足。第二,运营的管理,组织力的建设。

  在乡镇上,目前相应的教育机构的竞争程度,还停留在一个优质内容的稳定供给阶段,并没有达到北上广深或者一、二线城市的拼服务阶段。所以,当下找抓好第一点,有一个合格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产品。

  不要自己去做教学产品的研发,因为在三四线城市,组建出来的教研团队水平有限,教学经验不丰富,即使做出来一个产品,质量是打个巨大的问号的。

  做出来之后,还要持续的迭代优化,没有强大的投入,这些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建议直接和市面上最优秀的产品供给商合作,沟通后,做出有针对性的产品,更加适合市场。

  刘海明: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要干直营

  在教学产品上,不一定要采购大厂的产品,虽然北上广深的产品很优质,但它可能更适合北上广深的学生,乡镇要更倾向于本地教育局的教研员。

  组织团队去研发这方面,在实力并不是非常强大的前提下,会考虑跟公立学校教育局体制的合作。

  直营非常必要,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要干直营。运营管理这一块的,如果说招一些中专毕业生来做,他们极其缺乏对市场的洞察力,跟公立学校体制内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双师直播课可以用来帮助公立学校实现教育公平,甚至公司也可以从学科类转型到素质教育的双师教学上。在公务员考试的下沉市场,双师课堂也是很好的方向。

  公司还可以通过双师课堂开展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好已经有教师资格证的准编制内的老师。这些老师在正式考上编制前,可以子在公司上班;考上编制后,可以放老师去体制内教学。这样可以形成老师闭环,也是核心的竞争力。

  李颖:基于人情化提供的服务附加值才是王道

  下沉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基于人情化提供的服务附加值,这样的出路,才是王道。

  无论是双师、直播课、在线大班课,还是提供教学技术赋能,最关键的是有不同的分工。在当地,运营者知道缺什么东西,在核心竞争力上,一定要知道因地制宜。

  从特色化的教学内容来说,产品的自研,产品特色,以及产品的时间验证都很重要。

  在人力供给方面,作为一个机构管理者,不要怕布局low,最怕没有持续布局去做这个事情,借用各种渠道,无论是院校的定制、当地发掘,还是把底层的人才点石成金。

  在下沉市场,拼的就是能够活得下来,现金流是健康的,能够不断的保证说团队有新的一些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下沉市场虽然说很下沉,但是我们需要一个非常开放共进的心态,找到每个人的着力点。

  在做B端输出时,要信得过当地的合伙人和加盟伙伴,当地的人脉网络等资源,是无论是哪个厂可能都很很难在短时间去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