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目标是线下产品的正价课学员数达到行业第一​。”

考虫“搅局”线下:未来三年深度覆盖600所高校

2021-05-17 10:59:34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来源|多知网

  文|徐晶晶

  图片来源|Pexels

  “在大学里,每三个考研的人里就有一个使用考虫考研产品。”

  “每四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在使用考虫的四六级产品。”

  近日,在行业中一向低调的考虫创始人李好宇对媒体透露:截至目前,考虫考研线上正价课总订单量已位居行业第一;去年有120万考研人注册考虫并使用考研课程。

  首次披露在线数据的同时,李好宇正式宣布:考虫正式进攻线下。

  “未来三年,考虫考研的目标是深度覆盖600所高校,目标是线下产品的正价课学员数达到行业第一。”“如果是浅层覆盖,有线上学员就算,考虫4年前基本就完成了。所谓的深度覆盖是渗透率要达到70%以上,以校区为单位,线下有独立的获客和服务网络。”

  发布会上,谈及预期,李好宇显得信心十足,并放出“狠话”:“考虫要重塑线下考研市场。”

  考虫的底气来自哪里?线上起家的考虫,会成为线下考研行业的“搅局者”吗?

  01

  “搅局”线下:目标三年做到第一

  五年前,考虫因售价199元的四六级在线大班课产品一炮而红,开拓了在线四六级培训的增量市场。四六级是大学生必考科目,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考虫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了足够的渗透率。值得注意的是,考虫鲜有广告投放,李好宇透露,四六级用户中,90%来自口碑,即用户推荐。

  此后,针对大学生群体,考虫延伸出了考研、教师、公务员、留学等产品。李好宇曾把四六级比作“土壤”,土壤中会长出其他产品。

  在以上众多品类中,考研无疑成为了考虫的战略重心。这是因为,考研是学历提升领域最大的赛道。“放眼整个成人培训市场,考研市场规模仅次于公务员考试培训。”根据考虫的测算,考研培训市场规模150亿元,公务员培训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过去五年,考研培训市场呈上升趋势,年复合增长率在15%以上。2020年,共有377万人报考研究生。

0图片1.png

2010-2020年考研报名及研究生招生规模变化

  为何近年考研招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李好宇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就业压力大的环境下,更多人选择继续提升自己;二是在国际关系微妙的形势下,出国热降温,出国群体中,一部分开始考虑留在国内深造。

  “未来3-5年,考研培训市场将持续向上增长。”李好宇判断。

  这也是考虫的机会所在。

  李好宇将整个考研市场业务划分为在线培训、图书、面授培训,其各自贡献营收比例约为20%、20%、60%。“线下考研是个更大的市场,如果只看大学生部分,不算在职研究生的市场,体量大概是线上的5-10倍。”

  “过去,我们在占比20%的在线市场里面拿到的正价课订单量第一,我们希望,重塑体量更大的线下考研市场。未来3年,考虫考研线下产品的目标是正价课用户量达到行业第一。”

  02

  欲重塑线下考研:用“用户思维”打“流量思维”

  过去几个月,李好宇的身影出现了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就在刚刚过去的2周,他的行程码密密麻麻显示了10个城市。他也将最近的状态,概括为“第三次创业”。

  李好宇透露,到明年下半年,考虫考研将设立十七八个省级分校。到2023年,考虫考研要真正实现600所高校的深度覆盖,“深度覆盖的标准是,1.建立自己的销售和市场网络;2.建立服务网络;3.在单个高校实现70%以上的渗透率。”

00图2.jpeg

  他举例,当前线下考研市场中,最大的机构在全国自营+加盟分支机构也最多布局了400多所高校。“这意味着考虫要花三年时间做老牌考研机构十年没做到的事。”

  可行性在哪?

  一是进校逻辑方面。李好宇表示,考虫进校与传统线下考研机构进校思路有本质区别。

  “传统考研机构进高校、开分校的情况是派一个团队过去租个店面,去招学生代理去做渗透,再去找到考研意向用户,过程中能不能找到代理,能不能建立信任关系都有很大挑战;我们也派团队、租校区,但我们找到这个学校的用户要容易的多。考虫考研线下目前已经覆盖的30所高校中,每个学校去年的正价课学员都不低于100个。”

  他在这方面的底气来自于,在大学生市场中,考虫考研已实现了较高的渗透率:

  •截至目前,考虫考研全品类正价线上课总订单量已位居行业第一。去年有120万考研人注册考虫并使用考研课程,在大学里平均每3个考研人里就有1个使用考虫;

  •2019年考虫考研品类用户88万,到2020年考研品类用户达到了120万;

  •近5年考研品类累计播放超过1亿次,累计播放时长6000万小时,付费学员完课率达到80%;

  •考虫多渠道覆盖千万级大学生群体,目前其主流新媒体平台粉丝总数超过4500万。

  “我们在线上有巨大的量,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凭借跟用户的强信任关系,可以实现更高的销转效率。”

  二是产品设计方面,会继续延续考虫的“用户本位+高性价比”。“考虫在整体产品上可以接受比行业更低的毛利,别人产品毛利率是70%-80%,我们实现50%的毛利率就可以。”“线下考研行业过去是流量思维,俗称‘割韭菜’。我们希望重新从用户需求出发,设计一款用户真正需要也喜爱的产品,重塑线下考研行业。”

  在线下业务的班型设置和运转模式上,由于迭代较快,李好宇并未透露更多信息。但他透露,“和其他线下机构不是一样的做法,我们是怎么效率高怎么来,一些学习模块是不仅限于线下,也可能通过线上解决。”因此,他认为,未来一两年并不存在师资供给方面的挑战。“师资的挑战将出现在2年之后。”

  据李好宇透露,对于线下考研业务,考虫未来计划投入3-5亿元。

  事实上,从去年底开始,考虫已经在密集布局线下业务。

  体现在产品上,其线下业务分为多个形态,既包括今年3月推出的线下SPACE空间(集学习和生活于一体的线下备考空间),也包括正在推进的线下课程校区。截至今年5月初,考虫已在郑州、西安、武汉、济南布局了4个SPACE空间,并成立了8个省级分校。

  这些动作标志着考虫考研正式告别以往纯在线选手的身份。

  03

  窗口期:消费主体代际变化,新需求涌现

  那么,为何是今年走向线下?

  李好宇说,当前是一个好的时间窗口。“消费主体代际变化之下,新需求涌现,而供给又处于缺位状态。”

  何为用户的“新需求”?

  李好宇解释,这一代考研的年轻用户,“更为挑剔,也更聪明。”

  “我们80后考研的年代,更看重课堂上能否学到硬核干货,只要有助于考上研究生,可以接受很多‘折磨’,可以舟车劳顿,可以忍受几百人的大课堂。当时校门口甚至衍生出卖望远镜的小生意。那时的用户,对‘软性’部分要求不高。”

  而00后的学生,出生在信息爆炸时代,分辨好产品的能力更强,从获取信息到消费决策的流程发生变化。

  从考研需求本身来说,布局线下也是必然。“在线产品与用户的连接较弱,线下是深度场景+重连接。在线大班课没有服务,可以解决通识类的知识需求,线下则可以解决用户复杂的、个性化、定向的服务需求。”

  相比其它成人考试培训品类来说,考研备考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或一年半。在如此长的备考周期中,备考氛围对用户(尤其是大学生用户)来说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影响报班的意愿和启动考研的决心。因此,构建学习的深度场景、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也就成为李好宇思索的方向。

  “‘重连接’之下,我们会用更多方式帮助用户提高备考效率,推动用户完成备考计划。举例来说,过去,我们监督学生学习可能在微信上,以后我们可能出现在学校门口。不管是运营还是服务,都将和用户产生更紧密的联系。”

  “今天的年轻人对产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了硬核的教育内容,很多时候还要求一些软性的内容。”

  “硬实力”部分,如上文所说,产品售价将低于当前线下机构。“高性价比,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打折扣,第一年和别人差不多,第二年超越他们,但价格上一直都会有明显优势,我们通过提升自己的运营效率实现高性价比。”

  “软实力”部分,则会用年轻人喜欢的交互方式传达给他们核心的知识。“好玩”,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考虫是一家年轻有活力的公司。比如上个月底,考虫做了“立一个上天的flag”的活动,征集2000+所高校的用户心愿,将心愿搭载到灵鹊星座卫星上,“将flag立在天上” ;看中了敦煌飞天“一飞冲天”的寓意,考虫与其开展品牌合作;推出考虫IP形象“黄哈哈”,并上线了三套表情包;每年寒暑假,考虫会举办“虫洞开放日”,邀请学员来考虫的办公室“狂欢”;在全国多个城市请学员聚会交流,称之为“考虫家宴”……

  当然,面对“三年第一”的目标,考虫面临的挑战也是明显的。首要挑战是“组织”。

  “从线上走到线下,最大的挑战来自组织能力。线上是中心化的组织。而走到线下,需要以省域、高校作为运转单位,做很多事情。前面可能会有标准化产品,后面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攻克,这对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来说有一点压力。”

  当下的考研培训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以中公为代表的跨界选手近年在抢占线下考研市场,并大力开拓高校渠道。

  以开拓高校为例。高校作为天然集中的目标生源聚集地,拥有着巨大的、分散的潜在需求,高校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校有3005所,其中,一本二本院校有1200余所。由于大学生扩招,每所高校几乎都是万人以上的在校生规模。如何开拓高校市场,成为重中之重。

  从外部的市场环境来看,作为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成熟赛道,有业内人士认为,考研市场“目前仍是春秋时代,还没到战国时期”。

  在仍是“春秋时代”的考研行业中,由于受去年疫情的影响,传统线下考研培训机构普遍放缓扩张脚步,更有线下考研头部机构遭逢名师离职、代理商倒戈风波,一部分优秀人才流失。此时,考虫能否把握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END

本文作者:徐晶晶

微信编辑: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