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知网
文|姚逸婧
编辑|王上
图片来源|Pexels
“你是韭零后吗”、“基金人的焦绿”、“买了,希望人没事”......
今年,一众基金相关的网络用语一度席卷年轻人的社交圈,网络新名词“韭零后”横空出世,意为“因为基金大跌而破灭坐拥百万资产梦想的,1990年以后出生的韭菜们”。
“韭菜”这一植物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在金融圈,“韭菜”成了不长记性的代名词。通常,这类人会被所谓的专家忽悠买股票、理财等金融产品,并最终以赔钱为结局。这种忽悠韭菜的行为即被年轻人自嘲为“割韭菜”。
最近一段时间的基金热,90后这波“韭菜”瞬间出圈。
年初白酒基金首次登上热搜,见此情景,众多本就跃跃欲试或已经对理财有所尝试的90后们开始基金建仓或逐渐加仓,其中尤其以95后最为上心。年后,基金暴跌再度频频登上热搜,白酒板块从节后高点下跌30%左右,整个市场塌陷前后不过三周时间,众多年轻人开始“焦绿”了:
“要不要抛?”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我不抛我就不是韭菜”。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90、95后的财商观念,随着基金热度看涨,财商教育是否是一片新蓝海?
对此,多知网对话了几位95后,希望透过这一群体的投资理财观来窥探财商教育市场现状。
01
“跟着冲就完了,亏钱也要趁早”
小张 大壮 小吕 21岁 某高校大四学生
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张告诉多知网:“我们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年前购买了基金,在班群中,不仅购入基金的同学们每天在群里活跃交流,偶尔连老师也会随之加入他们火热的聊天中。”小张拿出手机向多知网分享了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交流外,班级群聊内的另一画风。
小张提到,每逢到了基金收盘时间群里总是热火朝天,画面和谐却又让人心酸,一位同学直言“反正明天还会跌,所以暂时将眼睛闭了起来”。
在这些95后眼里,基金似乎不仅是理财产品,也像是一种社交工具。以前,年轻人在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变成了“基金”。
这个班级的学生所学专业并非金融相关学科,提及购买基金的初衷,小张告诉多知网:“我身边的同学都是在年初招商白酒指数大涨之时纷纷入局,购买了不同基金。在购入的方向上,大家还是热衷于当下最具势头的产品,不会剑走偏锋。”
小张没有太多本金,在购入时比较理性,投入了不到千元,也算是第一次“试水”。
不过,小张身边不乏打了鸡血往上冲的同学,室友大壮便是在基金投资上的“激进派”。
大壮上了大学后,父母会一次性打一学期的生活费。在去年十月开学,基金市场本就较好的情况下,他萌生了投资理财的想法,也借此契机第一次感受到了赚钱的甜头。但在白酒基金开始下跌之时,大壮认为“跌得越多越是加仓的好时机”,在已经没有生活费的情况下,他套用了花呗额度去持续加仓。
当然,用花呗加仓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有了,因为 3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已经发文明确花呗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
“哎呀,基金本来就是就是长线操作的,放平心态才能不被当韭菜”。在此观念下,大壮仍旧看好当下的势头,“年后都跌了十多天了已经到底了吧,再跌还能跌倒哪去,现在抛岂不是更蠢”,大壮一脸苦笑说道。
心态之外,大壮还想弥补一些理财知识,然而,结果并不理想。大壮直言:“最初自己只看购入基金的相关数据,然后自己分析了买入,之后才去看看微博大V讲解,最后发现每个人的分析都天差地别,实际上并不会说到一些操作技术问题,我觉得看了很迷,一点帮助没有。”
环境会影响人。
小吕本来没有购买理财产品,只是将闲钱放入余额宝或是购买理财通产品。她大学便开始在校外兼职,攒下了更多的可支配资金。在去年基金市场大热之下,她在同学们热烈的氛围下,选择了白酒作为投资的第一支基金,而后陆续加入了三支基金。
小吕向多知网说到,“最初真的一窍不通,经常半夜买、凌晨买,一周之后才知道每天交易时间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这样才能买到当天预估价,最离谱的是当时总想不明白自己的基金怎么一绿就全绿,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购入的好几个基金板块重复。”
慌乱之下,小吕觉得是时候做下功课了,她开始关注分享基金操作的博主,网站阅览爆款文章,拿笔认认真真记下价格对比,甚至还购买了财商低价课,加入了相关群聊,用功程度丝毫不亚于高考。
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小吕总结:“博主的购买推荐感觉就是玄学,赚不赚的还是看运气,但的确学习了一些基础知识,像K线,净值,调仓补仓,趋势等等。虽然亏了但不后悔做了这样一次尝试,锻炼了自己的心态,毕竟年轻人学一些理财知识还是挺好的。”
从这群可支配资金不算富余的95后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上可以看到,他们期望自己能够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收入,并且不满足于余额宝这一类稳定的基金产品。在投资过程中,95后们每天“焦绿”的同时,也敢于“趁年轻交点学费”。
“多研究,少投钱,融入群体”,代表了不少95后大学生的投资理财心态。
02
在风险可控下寻求工资外的生财之道
小冯 24岁 职业:某上市公司职员
24岁的小冯刚从大学毕业工作一年有余,存款不算太多。小冯是小城市青年,家庭条件并不宽裕,毕业后随着工作而来的各种压力也扑面而来,赡养父母的责任、自身未来的计划,买车、买房......这些都成为他日常压力。
在生活压力下,小冯找到了化解方法——购买基金。
根据2019年12月腾讯理财通发布的《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显示,投资理财收益已成为90后工资外最普遍收入来源。
刚工作一年的小冯正是定投购买基金的其中一员。虽然小冯有强烈的金钱欲,但他清楚自己的可支配资金情况,从现实出发的小冯想要找一个稳健投资、长期投资的产品,定投基金则成为首选。
可以看出,小冯这样刚走向社会工作的95后,起步资金不高且开始每月有富余的闲钱,理财需求也很旺盛,但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股票可能已经近百块或超一百块,一手就要接近小一万,这对他来说并非首选,而10元、100元起步的基金门槛低很多,也适合当下小冯经济现状。
小冯非常清楚,理财只能算副业。
“‘熊市里面鬼哭狼嚎和天台上排队、十个股票投资者八个亏’,这样的说法听了太多,虽然像股票这样的高风险投资可能让人暴富,但也很大可能让人血本无归,我更愿意投资风险比较低的货基和债基,好好做功课,选得对一样挣钱。”小冯如是说道。
在这次的基金热潮下,小冯也建仓入了某支基金,后来他并未选择加仓或补仓,而是在基金频频登上热搜后选择减仓。小冯解释,他更倾向投资自己可控的东西,“那时候每个工作日为了抉择是否加仓,下午三点前都很忐忑,周末不开盘也让我感觉内心充满煎熬。”基于此,小冯选择中途“退圈”。
如同小冯这样刚工作的职场小白,没有太多存款,压力之下却又渴望更多的财富,但他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会倾向更稳定风险更低的产品,“千万不要负债”,选择基金定投或是将剩下的钱用于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或是其首选。
在投资理财上,无论是95后的哪一类人群,选择投资理财的产品类型,与自身的性格、心理素质、年龄的时间节点、可支配资金、理财产品周期、抗风险承受能力等密不可分。
随着专业机构的上位和大众财商知识的提升,想收割这些95后散户“韭菜”也将会越来越难。
03
“基金热”下财商教育野蛮生长
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中显示,当下的国人理财的管钱方式已经从单一储蓄走向多元资产配置,理财的人群也更加年轻化,90后成为主力军,尤其以95后成为新兴势头。
多知网观察到,95后青年是一群有着极强新兴事物接受能力的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当一些贴近年轻人的平台正在激烈讨论理财时,围观小白多少会被带动,进而产生“羊群效应”,他们的投资决策也常常会受到舆论影响,部分甚至对投资缺乏明确的方法论。
当代95后们都有着清晰的追求致富的愿望,副业/斜杠等观念早已深入这群年轻群体中,投资理财已经作为他们“搞钱”的小尝试。早在2019年公布的《8090后理财报告》就提到,年轻人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渠道仍然以线上为主。只有1/5的人偏好前往营业厅“实地考察”。
在新人群新用户习惯下,新的商业机会涌现出来。
在基金市场流量大热之时,作为泛职业教育类的财商教育突然在各个平台火了起来,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中“最适合小白的投资方式”、“月光族攒38万的干货分享”“我,工资之外,3年赚了100万”“比穷更可怕的,是穷人思维”等一类文章层出不穷,点开大多是为各种低价财商课导流广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显示,仅2019年,我国新增“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近2000家,较10年前增长了800%。
由此,也有专家预测,或许,未来财商教育将是一个达到百亿级规模的蓝海市场。
然而,从引流课到正价课,财商教育对于90后来说是否是一波基金市场余热后的另一种“剪刀”?
在黑猫平台投诉上搜索可以看到,财商教育行业三大头部公司——微淼商学院(简称“微淼”)、启牛商学院(原称“快财商学院”)、长投学堂(简称“长投”)投诉达900多起,较一月中旬暴涨约400条,吐槽问题涉及课程与金额不匹配,涉嫌诱导宣传等,投诉群体从学生、上班族到儿女为80岁的亲人代理投诉。
财商教育这两年不断“高烧”,行业野蛮生长,这也引发了相关探讨。
就在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案“建议对大学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登上热搜,提案中提到:当下金融业快速发展,许多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了贷款、炒股、购买基金等金融活动。但由于其缺乏金融基础知识,容易落入金融骗局。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开展金融知识和金融管理的普及教育。
此条提案也引发网友的支持点赞,也有声音呼吁相应在通识课中设置相应内容。
当下,教育培训行业正在面临强监管,合规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未来,财商教育或许是下一个走上规范化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