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还有太多的环节需要被提升。

北京顺义某“小饭桌”儿童确诊,刚需市场为何规范艰难?

2021-01-13 01:24:12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冯玮  

  行业自身正呼唤着规范的统一与管理的整合。

  来源|多知网

  文|冯玮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在北京市疫情防控第208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通报11日0时至24时,顺义区新增的1例确诊病例为一名5岁男童。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后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据患儿家人自述,2020年12月28日至12月30日,患儿曾在11日通报确诊病例的家庭小饭桌托管。

  会上通报,针对发现的小饭桌、小诊所、小药店等违规经营现象,顺义区迅速召开区级会议专题部署,加大监督执法检查与非法行为的清理整治力度,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底数,逐一上账、综合治理,坚决遏制潜在风险隐患。

  北京一位家长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幼儿园在今天已开始排查班内去过小饭桌的学生。

WechatIMG879.png

  曾有业内人士预测,基于国内20万所小学的数量,结合各线城市的具体水平,全国或已有30万-50万所小饭桌及托管班。

  选择小饭桌及托管班的家庭诉求本身,源自家长的下班时间与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的冲突。以天津河西区某小学为例,一位从业者向多知网透露该校区附近有20余家“小饭桌”,机构学员数量少则10余人,多则40余人。

  一面是社区内在职家长们的托管刚需,一边是这个行业比课辅市场分布更加零散、更难规范化的现状,其间还有太多的环节需要被提升。

  01

  刚需市场的规范困境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胡春霞就向大会提交了《对加强“小餐桌”小孩托管机构监管的建议》。

  胡春霞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学周边常有社会人员随便租一套房、聘用几个员工后组成托管班:“绝大多数的托管班既未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也未在教育部门备案,‘小餐桌’这类小孩托管机构在法律监管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长期处于监管真空的档口。小孩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服务质量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各类纠纷也是时有发生。”胡春霞表示。

  胡春霞曾建议:针对“小餐桌”的运营特点,多部门可共同商议制定有关校外托管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明确服务的标准和经营者、消费者及监管者的责权;放开“小餐桌”小孩托管机构的市场,甚至可采取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建立黑名单制度。

  

  更早前,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教育部长陈宝生就“课后三点半”也专门提及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给家长接孩子造成的难题,对现在存在的乱象,比如学校周围野蛮生长的托管班,要通过法律法规方式进行治理。

  几年的的时间里,多城市中小学也已出台如延迟放学,提供托管支持等服务,而伴随着鼓励有条件的公立校引进校外托管服务等内容的提出,也让校外托管行业开始得到更多关注。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如小饭桌这类的小作坊,基于社区教育的商业化模式,以及中国台湾等地的成熟体系等机构类型。

  胡春霞当时提出的建议,主要面向小作坊这类机构。

  据了解,虽然现阶段对小饭桌等机构仍无明确定义及政策管理内容,但2015年中国学后托管教育联盟已经成立,联盟基本为公益属性,主要为行业提供业界交流和行业规范探讨等活动。

  这也意味着,行业自身正呼唤着规范的统一与管理的整合。

  02

  标准化正在落地

  在“小饭桌”业态依然存在的同时,托管教育也开始有了更加成熟的业态——用连锁、标准化的运营方式和统一课程产品落地到社区。

  和“小饭桌”不同的是,这种升级版的社区托管服务已得到政策认可。

  2016年6月28日,国家九部委联合发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提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2020年建设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600个,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200个”、“积极开展才艺展示、参观游学、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

  

  脱胎于托管而更加商业化的社区教育虽已不算新鲜,但随着《意见》出台,2016年后的社区教育机构开始得到加速发展的机会。

  而另一面,这类新式社区托管也面临着诸多成长的烦恼,比如定位上的尴尬。例如,虽有政策出台,但各地始终没有细则下沉,政策上给托管行业的支持还没有落到实处。

  此前陈宝生部长发言中也提到了一点建议:即有条件的公立校可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将校外机构的服务引入到学校中。目前市场中也已有少数机构与公立校达成合作。

  但也要看到,市场依然停留在早期的水平,资质模糊、政策缺位、市场认同、行业规范、师资教研等很多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多知网 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