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张从志 摄影/张雷
(厨师专业学生正在车间实训,这是目前蓝翔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另类网红
因为学习差,杨帆16岁那年初中没读完就辍了学。他外出打工,上工地,进工厂,到餐厅端盘子,KTV、酒吧做服务生,甚至回家扛起锄头种地。六年过去,22岁的他变得精瘦,有了一张与实际年龄不太相衬的脸庞,黝黑硬朗,棱角分明。他觉得这样混下去不是办法,“要有门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于是,今年1月,杨帆拖上行李,从黑龙江哈尔滨坐火车一路南下,停在了山东济南。
济南城不大,从中心城区往西北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二环边,再往外走就是荒僻的城郊和原野。北二环沿线,汽配城、物流园林立,重卡、工程车辆随处可见,废旧车辆打造的“变形金刚”在多年风吹雨打后像泄了气般矗立在街边,一股厚重的工业气息在空气中逸散。杨帆在蓝翔中路下了车,这条双向六车道,不久前刚被修葺一新的马路因坐落于此的山东蓝翔技师学院(改名前为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蓝翔)而得名,杨帆的目的地就是这里。
时隔六年重返校园,在这所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技校里,杨帆成为电焊专业的一名学生,学费是父母掏的,多少钱他没有过问。他报的是短期班,学时只有三个月。选择电焊的理由很简单,“用处多,不愁找工作,实在不行,自己回家焊个什么东西犯不着求别人”。
班上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年长的四五十岁,年轻的十五六岁。他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说起,和他同宿舍的就有几个叔叔辈的同学,都已经结婚有了小孩,之前跟他一样四处打零工为生,现在“回炉再造”。按照培养计划,他们将在这里学习电焊、气焊、气割等相关技术,如果顺利,三个月后,他们就能进入电子设备制造厂、机械制造厂、建筑、维修等行业从事焊接工作。
过完春节后,学校尚未正式开学,杨帆提前还几天到校。他带了一只外皮脱落大半的篮球,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球场上打球,运球、转身、投篮,球技娴熟,他决定好好珍惜这段短暂的校园时光。杨帆没有智能手机,用的是一台老人机,没有微信,没有QQ,没有任何社交工具,他说自己习惯电话联系别人,其实要联系的人并不多。
杨帆所在的电焊专业隶属于焊接学院,短期技能培训班均为三个月,还有两年到四年学制不等的长期班,学生都在位于蓝翔中路南侧的南校区。目前,蓝翔下设包括焊接、烹饪、汽车工程、美容美发等在内的9个学院,60多个工种,分布在东、南、西、北4个校区,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专门接待试学学生的试学校区。
开学前两天,各个专业的学生开始陆续到校,校园渐渐喧闹起来,学校食堂还没开餐,三三两两的学生结伴外出吃饭,购买生活用品,等到开学,他们就不能自由进出了。门口那个警惕性很强的门卫大爷也还没出现在岗位上,在年前第一次到访蓝翔时,他一眼就揪出了试图跟随学生队伍进入学校的我。长期以来,外界一直对这所网红技校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前来暗访者众多,还有人不惜以卧底的方式打入学校内部,试图揭开蓝翔的神秘面纱。
(到蓝翔学习的外籍学生)
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曾将这种好奇心推到了极致。该报道称,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参与了一起针对谷歌、雅虎等公司的网络攻击行动。文章被转至国内后,引起了恶搞蓝翔的网络狂欢,蓝翔校方不得不出面辟谣,报道纯属瞎编,十分可笑。蓝翔真的如报道所说是有军方背景的“黑客基地”吗?为了一探究竟,2013年,一名记者假装学生报名潜入蓝翔电脑学院的网络技术班,经过20天的亲身观察和体验,还是没能找到所谓的黑客。但在成为网红的道路上,蓝翔从此越走越远。
在学校接待中心的大厅里,正对大门的墙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状和用人单位的嘉奖书,隔着玻璃门的右侧则是几十台电子监控视屏,监视着学校各个角落的一举一动。在校生每人有两套校服——一套西装,上理论课时穿;一套实习服装,实践课时穿。最常见的实习服装是红黄相间的夹克衫,选用的是蓝翔校徽的颜色。
蓝翔学生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列出方阵,在蓝翔的广告宣传片里喊出那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号:要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作为低端、土里土气的代名词,“蓝翔生”后来成了网络段子,乃至影视作品里嘲讽、调侃的对象。蓝翔学生到底来自哪里、去往了何方?他们需要什么、获得了什么?在戏谑和解构中,这些问题往往被遮蔽和消解掉。
庞大的技工训练营
1984年,出生于河南虞城县的荣兰祥在山东济南创办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即为日后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最初只开设了油漆与沙发制作技术、缝纫和美容美发三个专业。如今看来,当初选择扎根济南算得上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经济虽只能长期屈居第三,但工业基础较好,其所在的山东省中西部及周边的河南、河北等地经济相对落后,又都是人口大省,改革开放后,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农民变成工人,从农业进入工业。这些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学得一技之长是他们在劳动力市场脱颖而出的最佳方法。正是他们,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构成了蓝翔的主要生源来源。
据校方接待人员介绍,蓝翔目前的生源主要是两个群体:一类是初中阶段辍学或者毕业的,年纪在十五六岁左右;一类是像杨帆这样,学历不高,打工几年后再返校学习的,二十几到四五十岁的都有。他们是属于挤不上独木桥的那群人,无法适应普通教育,被中考或高考挡在门外,而且,80%以上学生都来自农村地区,这一比例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在汽修实训中心,学生正在动手拆卸汽车配件。“把工厂搬进学校”是蓝翔的教学特色之一)
如今,在蓝翔汽修实训大楼上用金色字体镌刻着一句话——“高工资就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上下课,往来食堂和宿舍的途中抬头便见。这句话,既是蓝翔对他们的许诺,也是激励。显然,农民出身的荣兰祥很早就抓住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对蓝翔的学生来说,就业是最高目标,而要想高工资就业,当然就是学好技术。为了兑现承诺,帮助学生学好技术,蓝翔的做法是把工厂搬进学校。“就像荣校长说的,职业教育说白了就是花钱的教育,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就要反复地练习,那就需要投资购买设备。”学校办公室主任姜艳艳说。
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访问者,到蓝翔首要参观的就是这些设备。在这里,你除了能看到曾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大的电脑机房,还有汽修实训中心整齐铺开的数百辆各式轿车,或者上百口铁锅同时冒出火舌、上百台挖掘机同时挥动机械臂的壮阔景象。
在西校区,蓝翔新近开办了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济南黄河双语实验学校,打出的口号是要成为济南的“衡水中学”。至少在管理模式上,蓝翔与衡水中学有共通之处,都是军事化、封闭式的,只不过衡水中学旨在高升学率,而蓝翔是为了高就业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蓝翔构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学生实行寄宿制,衣食住行都可以在学校解决。因此和很多学校不一样,拥有3万多在校生的蓝翔附近并没有发展出商业区。在济南跑了六七年出租车的司机告诉我,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自己很少拉到去蓝翔的活儿。在南校区图书馆和汽修实训楼之间的空地上,还养着一大群鸡,供烹饪学院和食堂使用。
姜艳艳原本在外做美容美发,2001年被蓝翔聘至美容美发学院。她用自己的专业举例介绍,“学校教务处给每个专业开了一门形象设计课,这节课什么也不用干,就是班主任领着学生上美容美发学院理发去。你的学生在我这理了发、干洗了、染头了,我就给你签字,交到教务处,这就满了课时。”姜艳艳很自豪地说,蓝翔8个专业加起来在校生至少有2万多人,学生一个月理一次发就够了,学生剪发又省了钱,专业实习又全是真人模特,在外面理发店当学徒,这样的机会绝无仅有。
从1984年创办以来,蓝翔培养了40余万各类技能人才,从办学之处的几间租来的教室扩张到如今的五大校区,在校生常年在3万人左右。即使在2014年沸沸扬扬的跨省斗殴事件里,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荣兰祥超生、育有六个子女的丑闻被挖出,半年内损失1.8亿元的蓝翔,招生仍很快恢复。在舆论的质疑声中,蓝翔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厂,输进学生,输出技工,运转不停。
(西点专业学生制作蛋糕)
专业调整背后
2014年,蓝翔曾组织过一场为期两年的“寻访万名成功学员”的活动。寻访发现,这些成功学员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在县城和乡镇,他们年收入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大多有去大城市打工的经历,但最后选择回乡创业。
张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是山东省齐河县人,父亲出身农村,在小镇上开了一家摩托车店,100多平方米,主营摩托车销售和维修。初中辍学后,张亮成了店里的小学徒,跟着十几个孩子一起学修摩托车。
2003年,13岁的张亮看了电视广告,觉得修汽车更有前途,决定上蓝翔。家里给他报了名,那时汽修专业只有三个月的短期班,一个班有70多人,张亮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当时电喷车(装备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车辆)刚刚在国内市场出现,他就报了汽车电路。实训车间还很简陋,学生动手操作的主要是模型车,仿真车。但有了摩托车维修的基础,他入门很快,三个月后顺利拿到汽车维修技工证书。回家后,父亲的店里便多了一项业务——汽车维修,小小年纪的他成了店里唯一会修车的师傅。那时候,乡镇上的汽车还不多,一天只有一两单生意,以面包车、国产车为主。过了几年,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有了合资车、进口车,车型也丰富起来,维修店规模不断扩大,张亮向父亲提出,自己要出来独立创业。
2010年,他从银行贷款50万元,加上父亲、朋友的帮助,凑齐了100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4S店。租了六间房,总共280多平方米,他一人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维修工。在“汽车下乡”如火如荼之时,汽车店规模成倍增长,到今天,张亮已经把总店搬去了县城,还开了三家分店,一年的流水可达近两亿元。
有时和考上大学做了公务员的同学一起聚餐,他心里暗暗想,自己现在也算是体面吧。如果当初没有去学汽修,张亮不知道他的人生会走向何方。在他看来,技校的经历就像一块敲门砖,让他通过修车认识了很多行业内的朋友,才有了后来开店的条件。
(指导老师在课堂上示范菜肴的烹饪技术)
姜艳艳告诉我,在寻访成功学员的采访中,他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挖掘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成功创业的很少,而这个专业当年是最火爆的。“那时还没有后来这些新校区,蓝翔中路两边整个就是一大型挖掘机实习工地。因为学生多,机器不够用,学生们就在工地上搭棚子,白天晚上连轴转,教练老师倒着来。”姜艳艳回忆中的那种红火场面后来再没出现。在基建放缓的背景下,工程机械的招生日益困难,办学规模也在不断缩减。
另一个曾经的热门电脑专业也呈萎缩状态。黑客事件后,卧底记者在那个偌大的机房里看到,学生们被教授的第一堂课是,学习如何在方正台式电脑上用Word软件制作个人简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样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已难以取得竞争优势。
现在形势最好的专业是烹饪、汽修和焊接,姜艳艳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一要就是一大批。
在过去30多年来,专业的消亡并不罕见。创办之初设立的三个专业只剩下了美容美发、缝纫、油漆与沙发制作早已被埋进历史,而随后新增的、成为当时王牌的摩托车专业也早已名存实亡,不再招生。
在专业调整上,蓝翔很会顺应潮流,应时而动。2017年,在直播热潮下,蓝翔与微博签订了关于“微博校园红人学院”的协定,正式宣布进军网红经济。同年,在计算机学院的基础上,蓝翔开设电竞专业,吸引了众多目光。校长荣兰祥表示,蓝翔在电竞教育上已投资上千万元,并且建设了专门的机房,之后还将花费数千万元用来建设专业的比赛场馆,未来还要成立战队,去全国、全球打比赛。去年,蓝翔又嗅到了山东省内在建高铁陆续开通的机会,新设了铁道学院,培养铁路客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技能人才。
网上曾相传,蓝翔校长有一年毕业寄语说过这样一句话:“同学们,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尽管后来被证实为讹传,但把蓝翔与清华北大比肩,又引发了网友开脑洞的竞赛。
其实如果宣传不假的话,在就业率这项数据上,蓝翔或许真有资格瞧不起清华北大,因为蓝翔一直号称就业率100%。不过,外界一直怀疑该数据有掺杂水分之嫌。姜艳艳介绍,蓝翔实行人才订单式就业模式,2006年,学校开始面向全国的用人单位收取劳务中介费,根据专业不同,价格在800元到2000元不等。学生在入学时会和学校签署一份就业协议,需学校安排就业的,学费便宜一两千元;不需要学校安排的,学费相对贵些。而便宜的这部分学费就是由劳务中介费填补。
“用人单位愿给这个钱,就说明他对学生的技术是充分认可的,去了能给他创造效益。”姜艳艳说,他们交出去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就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转正以后还能涨薪,“很多单位招一个本科生还给不了这个数。”关于就业情况,他们常有的句子是:“用人单位抢着要,交钱预定都满足不了。”无论真假,在外面“裁员潮”“就业难”的哀号声里,这样的语句多少有些刺耳。
(蓝翔实行寄宿制,学生在上课期间不能自由进出)
技工缺口巨大
张亮很庆幸当初学技术的选择,如今,他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被吸收入党,成为当地青年创业的模范,但他始终认为,学技术只能算是一条退路。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读大学,而不是像他一样去技校,除非“实在没办法了”。
这种观念何时会破除?姜艳艳接触了很多学生家长,她的态度是乐观的。她告诉我,与她来蓝翔时相比,现在家长的观念转变不少,有些家长觉得,与其在学校耗着,不如来学个技能更实在。“我家亲戚谁上了一个本科,谁读了研究生,最后就业专业还是不对口,一个月两三千块钱,还不好找工作。同村谁学个厨师,学个汽修,毕业一出去就能拿五六千块。”姜艳艳觉得,随着以后技工收入待遇的进一步提高,观念的转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只是,在现在中国家长的传统观念里,职业教育仍是二流教育,只有被淘汰的差等生才会去上技校。而职业教育早已被提到国家教育战略层面,这些年过去,人才培养效果却并不理想。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近千万人。还有一组常被提及的数字是,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为40%,德国高达5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
一方面,在生源总量下降、高校扩招的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愈发困难;另一方面,许多中职、高职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又无法胜任技术岗位工作。在人口红利消失的未来,职业教育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而巨大的技工缺口,不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正是蓝翔这30多年来的发展所依附的社会土壤。
姜艳艳经常接待全国各地兄弟来参观的兄弟院校,她认为,作为一所民办技校,蓝翔在体制上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学校有一次要参加汽车维修的技能大赛,但没有符合要求的车辆。荣校长上午开会说买,下午车就进来了。”而许多公办学校,买什么都要审批,也没有办学压力,老师都是有编制的铁饭碗,磨磨嘴皮一节课就能对付过去。
今年上半年,荣兰祥还在学校推行了一个新的制度,叫“三长制”,即老师既是校长,也是家长和师长。一条具体的操作办法是,班级学生所有的费用收上来,学校只提30%作为耗材管理费,剩下的70%完全由班主任来调配,班主任还有权选择任课老师。“如果学生要退学或者出现任何事情,也由班主任承担责任。所以不用你盯着班主任,他自己就知道要去管着学生。”老师的付出得到的回报是颇为可观的收入,在蓝翔,教师一个月最高的可以拿两三万元,平均水平也在一万元以上。
不过,在批评者看来,所谓的学好技术、高就业率不过是幌子,广告才是蓝翔走向全国的最大法宝。在蓝翔中路上有一座连通南校区与北校区的天桥,据说是焊接学院的学生自己焊的,天桥上有巨大的广告招牌,写着“要学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蓝翔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来学校之前都已经对这句广告语耳熟能详。
姜艳艳向我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最早学校是去汽车站接站,人家一下车就问:“来干吗的,学习技术吗?”后来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做广告招生,这在全国民办技术学校中算是开了先河。真正深入人心的是著名影视演员唐国强代言的电视广告,蓝翔耗巨资在各大卫视投放,很快就传遍全国。在广告的轰炸下,学生人数迅速膨胀到数万人。如今,蓝翔已经很少需要投放广告,声名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80后”“90后”乃至“00后”群体中,几乎无人不知蓝翔。
(2017年,蓝翔新设电竞专业,并组建了电竞战队)
15岁的李子俊不太在乎舆论场上的纷争。他是山东潍坊人,2018年到蓝翔学挖掘机。初中不少同学留在本地的技校就读,从蓝翔回家后,大家见到他,段子张口就来。他觉得没什么,“同学没有恶意”。但他很羡慕他的同学,因为他们学校的网速快,蓝翔的网差,去外面上网不方便,也贵,要10块钱一个小时。这样,他就没办法玩自己酷爱的“吃鸡”游戏(多人制大逃杀类游戏),也没办法去网吧找朋友开黑。网不好,这是他对蓝翔最大的抱怨。
李子俊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被誉为“公路之王”的scania(斯堪尼亚,瑞典汽车制造商,以生产卡车闻名)牌重卡。他爸爸就是开卡车的,他觉得卡车开在路上威风霸气。基于类似的理由,他才选择了已成冷门的挖掘机专业。他告诉我,他的计划是毕业后建立自己的团队,家里已经答应筹资帮他买一台挖掘机了。(文中杨帆、张亮、李子俊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