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学信科技高管朱兆伟,分享了读书之后的他的所思所想,对2016年在线教育的变迁和2017年在线教育的走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2016到2017,教育行业的海水与火焰

2017-01-21 10:25:06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朱兆伟  

  编者按:《培训行业这一年2016》开售近一个月,相信开卷之后,许多读者都产生了新的思考。本文作者学信科技高管朱兆伟,分享了读书之后的他的所思所想,对2016年在线教育的变迁和2017年在线教育的走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文|朱兆伟

  “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

  “活到老学到老”,身处学习型社会,职场人更要不断学习。

  进入在线教育行业之后,我就成为了多知网的铁杆用户。通过多知网,我了解教育行业的动态,学习各家的经验。我一直采取“去伪存真”的态度,持续几年下来,我收获颇多,成长许多。

  近几年,多知网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培训行业这一年》,我一直是这本书的忠实粉丝。去年,我写了一篇读后感《透过<培训行业这一年>,冷眼看教育行业变迁》。发表之后,文章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欢迎,我也多了很多微信好友。

  前两天,我在出差的高铁上,又再次通读这本书,感触颇多。我将读书后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形成本文,奉献给大家。

  一、2016年,在线教育的几点深刻反思

  2016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模式多,变化多。作为局中人,我奋斗在第一线,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痛苦的反思。

  反思1不是“互联网+教育”,而是“教育+互联网”

  2013、2014年,互联网“野蛮人”高举着颠覆的大旗进入教育行业。一时间,“互联网+”大有席卷天下之势。但是,经过几年的疯狂发展,在线教育在16年开始回归理性。互联网并不能颠覆教育,在线教育是一个垂直细分行业。在线教育更要遵循的是教育规律,如论如何在线教育还是要回归到教育本质。

  以俞敏洪为代表的教育人们有深刻的感悟。互联网思维成为主要的思考模式,移动互联网更多起到链接的作用,先进的技术和智能硬件提升着教育行业的效率。

  反思2用户数没有那么重要,客户数更加重要。

  以前,在线教育还会像互联网一样跑马圈地。用户数是极其重要的KPI指标,公司的估值和融资对用户数依赖性很大。如果产品有了一定的用户数,再加上创始人会讲故事,公司就能融到很多钱。

  但是,这一切在2016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忽如一夜北风来,在线教育进入寒冬。很多在线教育公司没能挺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投资者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关注产品价值和商业价值。

  用户数没有那么重要,客户数才更加重要!

  反思3免费真不好使,收费也许是真理。

  很多人把“免费入门,增值收费”和“拉新,留存,转化”当成互联网的真谛,我亦如此。于是,很多在线教育公司高举免费大旗,拉新用户,跑马圈地,寄希望转化赚钱。

  为了拉新用户,在线教育公司祭出众多招数:用户补贴,存量打增量,建立代理渠道等。公司花了很多钱,用户终于回来了。但是,用户更多是奔着补贴而来,对产品没有粘性,留存都很难,更不用说付费转化。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突然发现没有钱了,商业模式还没有找到。于是,公司就垮掉了。公司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理应获得商业回报。用户不是担心花钱,而是怕无用。我们在学校推广时,一听到免费,学校反而更加担心,校长会一再问“有什么陷阱吧?”有点“农村人不懂城里人,套路太深”的意思。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做这部分的小结。

  “泡沫破灭,实力玩家脱颖而出,这轮资本寒潮不是挽歌,而是新生前的洗礼。”

  二、直播成为在线教育盈利的救命稻草

  在线教育虽然很火,但是盈利很难,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直播兴起之后,由于模式简单,很多在线教育公司将直播当成了盈利的救命稻草。

  “天价网红老师”成为教育直播2016年最热的词。多家在线教育公司纷纷杀入直播领域,好未来的学而思网校和海边直播,学霸君的不二课堂,作业帮的直播课,猿辅导和粉笔网等。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直播模式可以分为,班课和1对1,C2C和B2C等。在此,笔者做下简单的名词解释。

  1对1就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上课。

  班课就是1个老师面对N个学生上课。当N数值较小时,这就是小班课。当N数值较大时,这就是大班课。

  C2C模式,就是老师自己开课,组织课程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听课。这是散户模式。

  B2C模式,就是公司统一设计课程体系,提供整体服务流程。这是统一组织行为,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公司采用这种模式。统一教研,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我总结了一个在线教育的盈利公式。

商业毛利润=(客单价-获客成本)*客户数

  无论何种模式,我们只能通过控制三个变量,来更获取更多的商业利润。一对一业务的客单价高,班课的客单价低。

  直播技术在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直播技术能否在K12领域再次复制成功,我们还需要再观察!笔者真心希望直播千万不要成为以前的网校。

  三、传统的课外培训行业加速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初入教育培训行业时,培训行业更多是被动防御。经过几年的洗礼,培训行业越来越成熟。现在,传统的培训行业也在主动求变,引入互联网思维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这部分内容部分源自我的讲座《传统的线下教育和新兴的在线教育融合的正确姿势》)

  1、招生方式的变化。

  以前,培训行业的主要招生方式是地推、电销、会销、续报等。现在,网络推广(SEO/SEM)早就成为培训行业的标配。教育社群成为越来越多公司的一种重要招生手段。互联网的一些精细化运营手段逐渐被运用在培训招生中,取得了奇效。

  2、管理方式的变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训行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先进。

  在线教育时代,培训公司的开设更加容易。如果缺管理工具,那就用校宝或者跟谁学(天校/百家宝)吧;如果缺教研体系,那就用高思教育的爱学习吧;如果缺校长培养,那就听听腾跃社区等的课吧。

  好未来正在努力进入数据时代,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将各个事业部链接在一起,打通数据壁垒,减少资源的浪费,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

  3、培训课堂引入科技元素

  PAD已经进入一些高端培训学校,培训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课堂”。16年,更加廉价的抢答器取代PAD成为培训课堂上的智能硬件。双师课堂模式成为16年的热点话题,新东方和好未来都在试点这一模式。

  虽然,双师课堂这个概念很新鲜,但是,双师模式早就存在。远古在线教育时代的电大和网校,很多都采用这种模式,职业教育领域的达内科技也一直在用这种模式。双师课堂只是新瓶装旧酒而已。

  4、服务开始变得智能化

  一些校区采用了智能设备,学生进入校区,刷卡,即可在电子显示屏看到自己所在的教室。这样,培训机构可以压缩教务人员数量,节省了人力成本。

  以前,培训结构采取纸质试卷进行入学测试。现在,培训机构引入互联网技术后,进门考和出门测变得更加智能。

  以前,每到报名期,一些大型机构门口排起了长龙,这是家长在排队报名。现在,家长可以直接通过APP进行报名,续费,查课,了解进度……互联网让一切变得更加便利。

  互联网思维越来越成为培训机构的思考方式,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培训行业,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教与学的效率也会更高。

  四、中小学英语外教竞争日益惨烈

  51Talk成功在美国上市之后,中小学英语外教市场进入超级白热化。51Talk、vipabc、哒哒英语、VIPKID、一起作业网的UStalk等太多知名企业在这一领域厮杀,创业者们就不要进入这一领域了。笔者觉得公立校体系内的阅读领域还有一定的机会,尤其是分级阅读。

  中小学英语外教市场的客单价较高,虽然用户数并不多,市场规模还是相当可观。获客成本、续费率、完课率和老用户转介绍比率是一些重要的衡量指标。

  五、关于2017年的几点预测

  2016年已经过去,2017年在线教育将会何去何从?笔者在此大胆做几点预测。

  1、2017年将会成为教育测评年。

  在线教育不仅仅是在线学习(直播、答疑等),在线教育还有其他模式。16年上半年起,进公立校成为在线教育的一条重要赛道。这是因为体制内的学校是学生们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学校内最主要的场景就是考试和作业。

  教育测评是公立校的痛点和刚需。16年出现了多家教育测评公司。

  国家也在提倡分层教学,分层学习。因材施教是所有真正教育者们的梦想。要想做到这一点,教育大数据最关键。

  通过测评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转化,这是这个行业的基本逻辑。步骤比较多,需要很强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教育大数据一直是大难关。

  随着赛道越来越清晰,教育大数据逐步成为现实。

  数据驱动学习,智能成就未来。智能学习/自适应学习必将是未来的主场景。

  在此,笔者大胆预测,2017年将会成为教育测评年。

  2、在线教育将会进一步洗牌,年底,在线教育将会回暖

  16年,在线教育泡沫破灭,神话终结。表面上看,在线教育进入寒冬期,一批在线教育企业死掉。实际上,资本更加理性,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开始去伪存真,更加务实。寒冬将会持续到一段时间,更多在线教育公司死掉,赛道将会更加集中。

  笔者个人预计,17年底,在线教育将会回暖。

  3、2017年,在线教育商业模式将会逐步清晰

  资本不再只关注用户数和活跃度,更加关注商业模式。资本是在线教育的指挥棒。各家在线教育公司正在努力追寻商业盈利。也许,在2017年,在线教育将会出现几种可复制的盈利模式。

  K12在线教育是一场马拉松,我们还是要做好长跑的准备。

  最后,我还是用上年的一段话来结尾。

  读《培训行业这一年》,我们不要纠缠一字一句,我们要跳出书本,俯瞰全书。透过各企业一个个连贯的动作,我们就会发现教育行业这些年的变迁,发现一些规律和趋势。

  书就这样越读越薄,人就这样越读越厚!

  如果有机会,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读书会(线上或者线下),一起读本书,一起讨论,一起头脑风暴,收获会更多。

  (本文作者为明教育集团学信科技COO朱兆伟,曾做过教师、个人站长、产品经理,整体负责过运营。个人微信号glad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