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们创立了音工场,从“疯狂”的网络游戏行业进入到“接地气”的互联网儿童教育行业,将公司定位于为众多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儿童教育服务云平台,由此开始了互联网儿童教育的创业历程。2013年定义为在线教育元年,看着行业里不断涌现的创业公司,我真切的体会到了“痛并快乐着”,痛是因为大家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处于“痛苦”的探索中,快乐是因为在线教育的大趋势愈发明朗,这也不断增加了我们的信心。经过这两年在互联网儿童教育行业的摸爬滚打,我们真实经历了很多的苦和甜,希望借此分享一些过往的真实经历,抛砖引玉,也期待与各位同行们共勉。
一、产品深度与公司壁垒
众所周知,产品深度决定了公司壁垒的高度。在创业之初,我们研究了很多同行类的相关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几类:知识类(以学习形状、颜色、数数等为主)、学科学习类(以识字、拼音、数学、英语为主)、游戏类(以涂鸦、小游戏为主)、图书类(以数字绘本、图画书为主)。经过市场验证,我们发现学科学习类产品比较受欢迎。那么,我们如何做的比他们更好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拜访了很多科研院所的教育专家,通过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在儿童教育各个领域里已经拥有了很多且很深入的科学研究成果,除了以上内容,还有很多儿童认知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内容可以转换为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教育专家的拜访让我对儿童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此之前,我们对儿童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这也让我意识到,儿童教育内容是此行业引领优势的标志。随即。我们与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教育专家为我们的产品制定产品教育内容体系。
总而言之,儿童教育产品的深度来源于教育内容体系的深度,真正的儿童教育产品不是简单的将几本书、几个识字卡片数字化而已,而是要以科学的教育内容体系为基础,为孩子们提供系统的教育内容,这也是公司拥有持续创新研发能力的保障,教育内容上的持续创新才能稳固公司的行业壁垒。
二、产品盈利模式
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除了便捷就是很多的免费资源。我是搞网络游戏出身的,网络游戏最大的亮点在于开创了“游戏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目前,很多的儿童教育产品仍在采用传统盈利模式,即付费下载;或是免费一节课,之后的课程付费解锁。在最开始,我们有几款产品也尝试运用传统的盈利模式推出产品,但是,这种盈利模式并不理想,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用网络游戏模式打造儿童教育产品的决心。让我们做出这样选择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取决于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按照“学的会和学的好”的标准,把教育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免费)和增值(收费)部分。例如我们的识字阅读系列产品,基础免费部分包括拼音、识字和词语等内容,增值收费部分包括各种阅读能力训练、语言表达等内容。这样,我们免费部分的内容就涵盖了市面上一些识字产品的收费内容,显然,免费部分吸引了大量的用户,他们在享用我们的产品时,免费即可获得在别家产品中付费才能学习到的内容捧了“人场”。同时,还有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更多学习,增长更多的能力和知识,就会购买增值内容,捧了“钱场”。这样有人的捧人场、有钱的捧钱场,将网络游戏与儿童教育产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
儿童教育为什么要与线下结合呢?我认为有两点,第一点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效果,第二点是从公司盈利角度来考虑。
先谈谈第一点,在线儿童教育不同于在线的儿童培训,儿童是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并且儿童教育永远不能忽略教师的关键作用,互联网儿童教育更要遵循“基础知识教育在线上,素质教育在线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路线。我们的数字化儿童教育云平台战略就是基于这个理念确立的,把基础知识教育放到云端,形成统一的数字化课程体系,为众多线下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从而让线下机构能够更好的专注于素质教育。
第二点比较现实,纯线上的数字化内容很难带来大规模的现金流。我们发现家长对于线上数字化儿童教育产品的购买意愿还是相对保守的。家长宁愿花几十元带着孩子吃顿麦当劳,也不愿在线上花费几元购买一些数字化教育产品,这可能跟之前提到的产品盈利模式有关,也可能跟国内的付费习惯有关系(国外已形成良好的线上购买习惯),所以积极的与线下教育机构展开合作,能够给互联网儿童教育企业带来良好的现金流,同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如何改变传统模式
近几年大家都在谈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模式,在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我们看到了YY模式给新东方的传统培训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一些兄弟企业给K12线下培训机构带来的冲击,我们也在思索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改变儿童教育行业。儿童教育行业有着独特的行业特殊性,我们很难做到完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认为互联网能够带来的改变,是将能够统一化标准化的内容搬到线上,为线下机构提供完备的教学/教务服务,让线下机构将精力完全放在素质教育培养,更好的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以上就是我在互联网儿童教育行业创业的几点浅见,希望大家多多拍砖,后续的体会我会陆续写文章补上。
(本文为投稿,作者陈超,音工场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