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社会化学习新宠,萌芽于开放共享的校园理想,发迹于“因地制宜”的教学设计与技术整合,繁荣于“与时俱进”的移动化和泛在化。
提到MOOC,教育领域无人不晓,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起”教育公平、开放共享“的大旗,开设“Open Course Ware(简称OCW)”遭到大多数学校的质疑,很多人认为完全公开课程内容和课件的方式实在是太过激进,恐有革传统大学绳命的意思,因此在当时,仅有极少数学校选择了追随。但这项开创性的公益分享行动并没有因为缺少同行认同而销声匿迹,2007年,苹果iTunes U上线,所有的课件资源开放下载,引来了高达10亿次的下载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燃起来OCW观望者的热情。而之后Coursera和Udacity两大MOOC平台的出现更是将MOOC课程推向了顶峰,也最终感染了中国。据果壳网MOOC学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在中国,至少有20万中文用户在MOOC平台上学习。
MOOC不是莫名其妙就火了,它身上的四个爆点
如果说,近几年MOOC势如破竹的发展归根于海量名师课程资源和互联网的普及,那一定是低估了粉丝们的智商,伤害到了平台运营商的小心脏。因为你不知道,从最初的简单音频、录屏和文本课程到今天的接近理想的课程体验,幕后的内容砖家、教学设计狮和码农们感叹过多少次时间去哪儿了?
为了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尤其是整合技术创造体验方面,MOOC可谓煞费苦心。其中的几点努力也非常值得借鉴:第一,它改进了网络视频技术。今天的MOOC不再是简单录制线下的实体课程,开始引入教学设计理念、考虑成人学习特色。比如,每节课程都由几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之间还穿插了很多小测验,用户可以随堂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第二,它优化了论坛讨论,将网络论坛运用到每节课。例如,在 Coursera的一些课程中,老师运用论坛讨论工具Piazza,每个问题都采用了Wiki机制,可以不断更新版本,记录每个帖子的每一次编辑。第三,增加评分功能,机器评分与同学互评结合。第四,引入大数据分析学习习惯。从一个人看过多少次视频,到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都可以由机器智能统计,这些反馈数据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有价值。
MOOC能否“结缘”企业培训?课件成门槛
荣登在线教育领域热点榜,MOOC已铸定局。是否可以在企业培训领域烧起一把火?学者布兰特•尼尔森预测,采用基于MOOC的培训策略,公司可以降低约25%的培训成本。组织学习领域专家邱昭良博士也坚信,随着新人类迅速成为职场主力、MOOC参与方的推动以及企业学习转型需要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MOOC必定会对企业培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笔者进一步大胆假设,如若让MOOC牵手企业移动学习,定会更受新人类员工的青睐,引爆传统组织学习。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企业大胆尝试,如以银联培训中心为代表的很多企业已经将MOOC与微信结合,利用移动学习策略搭建立体化的员工培养体系。
当然,将MOOC移动化,除微信外,很多企业也会借助其他外在的移动学习平台,如问鼎云学习,它不仅有海量的开放式课件供员工学习,同时也可以结合培训项目完成如调研、测验、互动等多个环节的辅助工作。
MOOC虽然是一种较好的学习策略,但走入企业移动学习(培训)领域仍有一段距离,其中,最大的难点是课程资源问题,目前大部分外部供应商的课件基本以知识类课程为主,关于在职员工岗位技能提升的课件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很难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来说,外部课程在提高员工岗位素质、开阔视野、清晰职业生涯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真正接地气,可以快速解决工作难题的课程只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不幸的是,自主开发电子化课程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课件制作工具。
目前,市面上的课件制作工具大致分为这四类:以Articulate为代表的课件转换工具、三分屏录制、转换工具、屏幕录像工具、课件创作工具,虽然有这么多琳琅满目的课件制作工具,但是,一种课件工具只能制作一种形式的课件产品,不同的课件需要使用不同的课件制作工具,这意味着课件制作者想要制作一门精美的网络课件,不仅要会美术、教学设计,还要能够运用一定的编程语言为课件写代码,用户的准入门槛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和用户的负担。
纵观全局,MOOC牵手企业移动学习,内容与平台的结合,犹如现代培训领域的两架马车,必将会带来企业培训的一次大变革,MOOC在技术整合方面的经验也非常值得企业移动学习借鉴。
本文为投稿,作者深圳市问鼎资讯有限公司 闫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