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张小龙最近在多知网发文认为,在线直播是一种“民主的授课模式”,它“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实现老师、学生、问题多个中心点”。对此观点,笔者不完全赞同,特发此文探讨。

【观点PK】在线直播,真的民主吗?

2014-05-04 11:53:41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段波  

        好友张小龙最近在多知网发文认为,在线直播是一种“民主的授课模式”,它“改变了课堂的组织形式,实现老师、学生、问题多个中心点”。对此观点,笔者不完全赞同,特发此文探讨。探讨之前,先确立两个前提:

       第一个,小龙文中的传统授课模式包括面授,我想大家都不会有异议,因为这是最“传统”的授课模式,如果他讨论的是直播和录播(点播)的区别,这文章就当我没写。

       第二,本文讨论限于应试教育,特别是我们二人分别从事的司考和公考培训领域。

       接下来,进入正文,逐段探讨:

       小龙在文中提到,“在线互动课整个课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直接能通过在线直接实现互动交流。课程打破了传统现场授课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统授课模式下,老师就是一本没有注释的书,只输出不输入,只说明不解释,看得懂就看,看不懂自己悟;在线直播课的老师是一本有注脚的书,随时随地都会有解释说明。”

       对此观点,我想说明两点:

       第一:面授同样有直接的互动交流,而且,课下、课后答疑是面对面的,更加直接。踏上司考培训课堂以来,无论是在面授课堂,还是在YY直播授课,我都坚持了为学生答疑的习惯。所以,是否能够有交流其实取决于老师的个人意愿,而非以何种方式授课。

       第二,持续互动多了,会打断课堂持续性,降低效率,在满足个别学员的同时会伤害到其他学员。比如上周五我在YY讲座中尝试微信同步答疑,因为一边讲课一边看问题,所以,讲课多次卡壳,而且,授课时间也比平时长了很多,因而遭致了很多同学的一致反对。

       小龙在文中还提到,“在线互动授课模式会大大提高对老师的要求:老师必须解答学生的问题,如果老师授课内容不严谨,权威会受到挑战质疑。在线课堂的教室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学生是自由的,讲得不好学生随时可能会下线。……如果学生意见很多,当场就可以决定老师的去留。”

       对此问题,我想说的是,这种倒逼并非来自在线教育的形式,而是来自于学生的评价和教师收人课酬,替人消灾的压力。在线学员可以以下线表示抗议,岂不知面授班次上学生可以玩的更high,离场是最轻的,把老师赶下台是平常事儿,甚至惊动警察蜀黍也不罕见。因此,面授课堂上的学员更是老师命运的决定者。这也不取决于在线教育,而是因为市场经济下,消费者天然就有用脚投票的权利。

       小龙的第三个观点是,“在线互动课改变还不仅仅是老师,也改变学生。在课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打字,甚至说话。有些问题在现场授课不方便提,不好意思提,不敢提,在线互动课都可以提。”“在线互动的授课模式不是要颠覆传统,恰恰是要回到传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授课都是采用的对话模式。对话,尤其是当事人本人在场的对话,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对此问题,我想说,小龙的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没错;但,问题在于,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无论是面授还是在线,面对那么多学生,你怎么一对一对话?挨个对话下来,这课,可就没法上了。

       小龙文章的第一个结论是:“传统授课说——听的模式也是非常重要,是必须的,不能抛弃的。尤其是高水平的老师讲授最具普遍性和权威性的内容的时候。在线互动课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出更多元的授课形式,针对不同老师,不同人,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授课模式。”

      这点我同意,问题在于,只要有三人以上听课,不管任何多元化的形式,高频次的当场互动都会极大伤害效率,因而互动形式很难成为一对多应试教育的主流授课形式,在实践中,互动多用于VIP学员的后续专业服务。

       小龙文章的第二个结论是:“当然在线互动课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交流会有八分之一秒延迟,比如缺少学习的氛围,比如缺少监督,比如容易走神,比如容易被其他同学的问题干扰,比如可能会出现看着电影发着微博哼着歌听着课的雷人景象等等。尽管如此,在线互动课程仍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和选择的学习模式,不吗?” 

       这点我也同意,但小龙并没有点出在线课堂的真正价值。在线课堂不是简单地把教室从不动产搬到网上,而是要发挥互联网本身的优势与特点,比如长尾效应,比如用户创造价值,比如用户过滤机制等。当然,小龙此文所述本身也体现这些优势,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当堂互动和学生的选择自由。

       最后,回到民主,2012年底,我曾经做过一次市场调查,在不考虑成本的前提下,问学生最接受的授课形式是什么。结果依次为面授、远程录播、YY语音直播和手机录播。而且前两者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这里面有用户消费习惯和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但也是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为什么学生做出如此选择呢?如果把教育比作是一场恋爱的话,我想,学生在异地恋、网恋和手牵手的恋爱中,会毫无疑问选择后者。

      文/段波(司法考试培训专职民法、商法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