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飞名师,兼具名气和爆发力。摆脱原公司的管制和束缚后,海阔天空的市场让他们快速发展。但爆发期总是短暂的,当激情和自信被消耗殆尽后,多数都难逃创业败局。倒是有这么一家有意思的小机构,一直在前进,走的很慢,但是很稳。

乐闻携尔:一个名师创业的慢样本

2014-05-01 12:44:08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邱珣  

       多知网3月31日消息,单飞名师,兼具名气和爆发力。摆脱原公司的管制和束缚后,海阔天空的市场让他们快速发展。但爆发期总是短暂的,当激情和自信被消耗殆尽后,多数都难逃创业败局。倒是有这么一家有意思的小机构,一直在前进,走的很慢,但是很稳。

      故事的主角叫乐闻携尔,是一家兼具语培和申请服务的留学机构。总部设在苏州街的一栋半旧大楼里,狭窄的电梯间总是有大堆人簇拥着电梯口,门一开就鱼贯而入,拥挤的电梯叫人呼吸不畅。一进到办公区,四处堆满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更像是身处于某高校悲催的考研自习室。

       从这个有点毁三观的第一印象开始,似乎就暗示着乐闻携尔的故事会有些不同。

       创业残酷:刚合伙就散伙

       2010年,曾经觉得自己能赚很多钱又十分安于现状的新东方名师刘文勇在三天之内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个打击完全改变了他之后的轨迹。

       “当时心情非常低落,拉着几个朋友一起喝闷酒,那时候还没有脂肪肝,我可以以一敌三。一伙人喝得醉醺醺的,劲冲上来了—大家就决定创业。于是我们6个关系特别铁的朋友开始一起干。这个决定很突然,也没怎么筹备。”虽然之前创业的想法数十次在脑海里转悠,但这一次,刘文勇下定了决心。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合伙人的故事刚开演就变成了散伙人,速度之快甚至让刘文勇有点反应不及。不是没招到学生,而是一开始就对发展模式和方向上,产生了分歧。

       “有一个合伙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出书上,希望能多积淀,借书打响名气。但刚创业的时候,公司基本没有现金流,也没有任何投资,所以我希望以上课为主。谈了好几次,都没有结果,然后这个朋友离开了。创业初期,大家都没有完全想好到底应该怎么走,主要就是一股子劲,看到当时混乱的情况,另外一个本来就有点犹豫的朋友也走了。”   

       两位合伙人离开,虽然让人郁闷但还没到最痛苦的时候。2011年1月份,乐闻携尔步入了最困难的时期。1月份是培训淡季,每个月个位的学生数,意味着基本发不出员工工资,只能靠创始人自己垫付。这个时候,另外一位创始人选择单飞,一并带走了公司的一个重要合作项目。这次,总是自诩“身体好,能赚钱”的刘文勇病倒了。

       回忆当时的情景,一位联合创始人说:“文勇在家病了好几天,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非常的大。”发展模式和选择的路并没有对错之分,但创业除了需要满腔热情,更多的需要相互磨合。

       这个时候,刘文勇的大学同学接下了他抛出的“橄榄枝”——更准确的说是一个烂摊子,这位最后加入的联合创始人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那时候在农业银行工作,薪水和前景都不错,但上升的路径已经很清楚了,觉得没意思,心里就也有了创业的念头。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应该不会比我想得更糟糕了,不过还是很糟糕,刚开始每个月就只能领到吃饭的钱,房租、生活费什么的统统不够。”

       2010-2011年,新东方名师第二波单飞潮,不少公司以四五倍甚至十倍的速度成长起来,乐闻携尔被毫不留情的甩在了后面。这个最初就是凭着一时头脑发热,基本没有筹备的创业团队走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时,转机出现了。

       初期败笔:乱花钱,没有市场意识

       2012年,乐闻携尔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他们在同学和朋友们中积极推荐,靠这种方式学生数大增。同时,一笔久旱逢甘霖的投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财务压力。

       谈起这次中标的原因,刘文勇说:“对方给我们评判的结果真的不怎么样,很一般的团队,很一般的管理,很一般的模式,什么都不怎么样,唯一就是整个队伍很正直,当时用了integrity这个词。也许就是觉得人还都靠谱吧,公司应该死不掉。” Integrity的一个表现是:直到今天,乐闻携尔都只有一本账,给谁看都是那一本。

       拿到钱后,乐闻携尔开始了刘文勇说的“乱花钱”。但“乱花钱”并不是给自己或者几个创始人涨了工资福利,而是在长远天地大厦租下了16层300多㎡的办公区——后面来看,这成为当时很大一个败笔。

       “创业初期,投资最需要用在公司最薄弱的地方,比如市场。我们那时候完全没有市场意识,连市场部都没有,白白消耗了很大一笔费用。”市场跟不上,办公室空置严重,即便现在谈起来,刘文勇还有一点懊恼。

       不做市场的培训公司,实在有些极品。乐闻携尔的市场部直到2013年才成立,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的市场费,零投入。基本依靠之前刘文勇《黄金阅读》等书籍的口碑,学生相互推荐,在人人网上建主页等免费途径。一位创始人透露:“前两年主要的开支都是在老师的工资上,老师的底薪、课时费和办公租赁费各占三分之一,公司没有任何结余。”

       2012年,培训圈遭遇一次大洗牌,不少在前一年发展迅速的公司大量倒闭,所剩无几。这一次,一直发展的有些“营养不良”的乐闻携尔却活下来了,而且营收翻了2倍。

       乐闻携尔在市场营销上的短板,短到连学生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有一个学社交媒体的毕业生去年暑假回国,专门在乐闻携尔待了一段时间,给员工做社交媒体营销培训。自此,才有了后面微博上的“男哥角斗课堂”,微信上的“百日百句百篇”。其中微信上每日都定时更新,会给学生实时批改作业的“百日课堂”被学生广泛关注,仅微信这一渠道就贡献了乐闻携尔目前三分之一的生源。

       名师创业,要做大必须去名师化

       公司成立4年,创始人刘文勇还是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的工位就在一大摞辅导书的后面,靠着窗—是他为自己谋的一点福利,可以欣赏到街边的风景。就在这个只有五十多人(其中十多人是去年加入)的小队伍里,他放出“大话”:“公司五十多人里,有三十人跟了我一年多了。如果有好项目,我敢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小几十万,不管,让他们自己去带项目。”这是总自嘲“蔫吧”的刘文勇说的最豪气冲天的话。

       2013年,李达挑头开了“炼狱式集中营”,一个名字内容都十分苦逼但发展很好的项目;

       2013年,张薇自告奋勇说想做一些和计算机相关的项目,于是开了在线课程;

       2014年,白丹丹主动请缨要去负责新的分校区,并邀刘文勇去帮忙

       ……

       乐闻携尔所有的项目都是普通员工自己挑起来的,觉得这事能赚钱就去谈,谈好了就开工,刘文勇更像一个甩手管家,不过,这样的管家也并不总能顺风顺水。

       联合创始人陈睿是乐闻携尔的元老之一,也是刘文勇面对的最大持不同政见者,他们俩曾经在管理模式上存在巨大分歧。陈睿说:“每次我觉得他做了什么不对的决定就会去找他‘聊聊’,聊到后面经常吵起来。不过吵之前我们会找一个偏僻的地方,这点很默契。”对于刘文勇主张的扁平式管理,他有很多不认同:“项目多实行扁平化管理会降低效率,实行垂直分层式管理可以权责更加明确,提高运作效率。”

       相识5年,一起走过生存期,这样的交情不言自明。这次的碰撞,双方对今后发展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最后以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选择了中间路线—项目运作科层式管理与扁平化的协调小组并存力求最大发挥团队效能。

       “我以前很讨厌制度,大家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但是现在觉得制定制度是必须的。开始的两年,大家都不穿正装,办公室的沙发上经常有员工,学生,包括我自己在那里午休,看起来很随便,当时吓跑了一批学生和家长。”接受多知网采访的时候,刘文勇穿了一件笔挺的白色衬衣,扣子扣得很紧。

       名师创业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个人和团队脱节,这个问题在疯狂英语的发展历程上展露无遗。直到现在,很多曾名噪一时的名师还是以工作室、在线个体户的形式单干。甚至还有一部分,出去创业后又转回到了原来公司。名师个人的名气不能转为团队的名气,这是创业最容易遇到的问题。

       2013年,刘文勇结束了自己的大班课程,乐闻携尔现在只开设一对一和小班授课。谈到为什么放弃大班这种吸金的好机会,刘文勇说:“如果我还继续开这样的课,很多人就会只想报我的课,然后觉得乐闻携尔只有我这么一个好老师,所以我现在要做的是‘去刘化’,我知道我的名气在不断下降,但我希望是这样。”

       再看乐闻携尔的老师,也和刘文勇一样独特。会因为赶内容加班到深夜,说很情愿绝对是瞎扯,但也没有被外面丰厚的报酬所牵引。乐闻携尔成立4年,员工平均工龄近2年,在流动率极高的培训行业,这也算得上是不错的成绩。

       选了一条苦逼的路:做内容

       23本书,是乐闻携尔这个初创公司的内容成果。目前有13本已经在市面上发行,有10本正在出版。其中《新托福真题详解》被各大机构扫描成电子版,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吸引浏览量。另外一本《新托福阅读手稿》,也成为很多托福老师必备的案头资料。

       曾有位业内朋友这样评价乐闻携尔:“这家公司比较奇葩,是培训行业中非常少见的学术派。”大多数人都认为,做培训的,只有开的班多,学生多才能赚钱。所以越开越变味,好口碑似乎只要有足够的市场费就可以砸出来。

       “我觉得教育是个很奇怪的行业,建口碑很难,但是要搞臭确很容易,只是两三天的事情。”谈起乐闻携尔的内容创作,刘文勇说:“其实出版真的很不赚钱,现在也不容易带来名气,但是做内容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我们的课总是需要不停的更新。”有内容的品牌才更踏实,更有根本。

       乐闻携尔的老师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教研,每周一次总教研会,数次小教研讨论。如此苦逼的工作,老师们是怎么适应的?“所有的人都要批课,包括我和文勇。我们经常在台上讲课然后接受大家无情的吐槽,老师们会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老师加入后,会慢慢发现自己在不断的提升,不断变好变优秀,他们会更有动力”同样是80后的陈睿这样说,“80、90后的人并不怕吃苦,但是要让他们认为吃苦是有价值的”。

       做内容辛苦又不赚钱,但乐闻携尔并不是没有遇到过轻松又赚钱的项目。

       从2013年开始,有好几个想找乐闻携尔做加盟的公司,条件很诱人。除了加盟费外,每年抽取营业额中的10%-15%的返利。“这真的是一个可以躺在床上睡大觉就可以赚钱的好机会,不过还是放弃了。”再次说到这些“天降馅饼”,刘文勇很淡然,“加盟的学校很难掌控口碑,特别是这些地方都在南部城市,很远,所以没考虑就做了决定。”

       当一个甩手管家,刘文勇一般很民主,甚至问及公司很多项目都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两件事一定亲力亲为,就是培训新老师和写书。其实老师和出书都可以归为品牌内容。做工具,做渠道的人越来越多,愿意踏实做内容的却越来越少。大家的精力都放在怎样多快好省的谱写神话上,却忽略了根本。

       联合创始人刘新娟是最早加入的成员之一,被问及曾经的波折,她只简单说了一句:“积淀的过程很辛苦,内容和团队都是,现在想起来,就觉得没走错。”

       今天,算是度过了生存危险期的刘文勇仍然被很多问题困扰着,比如公司不断壮大,怎样让他周围的30人去辐射更多的人?未来的路很长,他有太多的不确定。

       2013年,乐闻携尔的业绩又翻了2倍,今年,乐闻携尔的目标还是2倍。刘文勇和乐闻携尔的故事看起来可能很平淡,却值得所有准备创业的名师们,静下心来读一读。(多知网 邱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