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以慧
“教学方式(多选):A. MOOC课程教学方式;B. 线上直播授课方式;C. 录播授课方式;D. 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学生全自主学习方式。”
这是2月3日,出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学期教学方式”问卷调查中的一道题目。
“推迟开学,但不推迟上课”——面对疫情,全国各大高校就新学期开课问题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
1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公布了新学期教学安排,并为五六万名师生“上课”,示范如何使用由清华控股的学堂在线开发的产品“雨课堂”;2月初,包括北航、天大、东华在内的全国多所高校也已确定方案,MOOC、智慧树、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在线产品纷纷出场,成为此次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合作伙伴。
全面转移线上,这对于多数教师鲜少接触线上平台的高校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确定教学方法、调试线上平台、对老师进行培训……开学在即,可谓一刻也耽搁不得。
转移线上!高校采取紧急行动
清华一位老师告诉多知网,相比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由于课程和毕设涉及做实验,新学期课程安排受到的影响更大。“所有实验课都要推迟,具体怎么安排还要再看情况,但肯定不会影响学生毕业。”
“除了这些实验课只能暂时排到下学期,其他两三千门课都要通过线上照常授课。”
说是线上教学,可具体该怎么做?
2月3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各学院内部为新学期需要开课的研究生导师建了微信群,发起了关于新学期教学方式的调查问卷。某学院投票结果出来后,1人选择MOOC,2人选择线上直播,6人选择录播,15人选择“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学生全自主学习方式”。
“大多数老师从没有接触过直播之类的形式,也不知道实际该怎么操作。”北航的一位老师这样说。“而且和本科生课程比起来,研究生教学方式本来就自由一些。老师提供资源,学生自学,这是更高效的办法。”
因此,老师们普遍更倾向于扩充、完善原本需要配合当面讲授的ppt内容,然后使用ppt录制功能制作视频,附加其他参考资料上传到北航自己的在线平台“课程中心”,让学生们自主学习。
“但本科课程方面,学校认为直播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的。”此后,学校又对学生们是否有条件接收资料、观看直播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最终,在对师生进行了调查与意见征询后,北航选择了本科生课程配合在线直播、研究生课程由导师自由安排的方案。
2月6日,北航召开了在线开课执行方案沟通会议,宣布与腾讯课堂合作。由学校统计31个学院的接口人,本周安排一次培训,后续由接口人自行创建课程并排课。学校计划于2月10日完成课程创建,17号安排各学院老师试课,并完成所有课程后台创建,争取24号正式开课。
开会当天,一位有腾讯课堂使用经验的老师为几十位接口老师开了“体验课”,讲解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用法。
“这还不是正规培训。”其中一位接口老师告诉多知网,“等课程完成创建后,再由这位有经验的老师为全体参与腾讯课堂直播课的老师做系统的培训教学。”也就是说,整个培训过程基本都在学校内部完成,而腾讯课堂的技术人员则主要通过建立管理员培训微信群的方式提供技术援助,随时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也有其他高校使用类似的方式。
“对于清华来说,用雨课堂就像是在用自己的产品。”清华一位老师说,“它已经是很成熟的体系,所以我们没有再调查和讨论‘该用什么’的问题。”清华内部也有使用雨课堂经验丰富的名师,这次大规模转移线上,主要是由这些具有使用经验的老师进行内部的推广和培训。
“会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其他老师,原来只是知道这个名字、见过一两次报告,从没试过。”谈到培训时,他这样回答,“我认为正经的培训是有必要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而且大多对线上不怎么感兴趣。如果没有专门的教学和推广,(线上功能)就很难在高校内得到应用。”
而天津城建大学则在此之前就得到过超星的使用培训。据一位老师说,他们“都用超星这个平台,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想要真正打入高校,在线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线上的问题,目前主要是担心访问量过大、平台承载能力有限。”谈及对线上平台的担忧时,天津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
事实证明,老师们的忧虑是正确的。
2月8日,北航各学院的几十位接口老师完成了腾讯课堂管理员授权,开始把北航课程中心的所有教师和课程信息重新提交到腾讯课堂后台。面对大量数据,以及前所未有的数十名管理员同时操作的情况,系统崩溃了。在经过无数次“系统繁忙”“没有权限”的提示后,2月11日,接口老师们基本完成了课程创建。
完成创建后,每位任课老师需要自己登录系统,完成课程信息,比如课程在周几的第几节课,课程大纲内容等等。
“如果顺利的话,接下来就是功能应用的培训了。”
这位接口老师亲自体验了在线课堂功能,对线上教学的种种功能表示了赞许:“腾讯课堂功能很完备,操作起来也很方便。老师可以自由选择给学生看哪个窗口,可以做画中画(电脑屏幕+老师影像),还可以直接投影‘板书’,还有发起签到的考勤功能。我在课上提问,学生在讨论屏上输入答案,统计结果立刻就有,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选择‘举手’,老师可以点击让学生‘上台’发言。”
但事情并没能如愿进行下去。在学院上报了第一批的上千门课程后,腾讯课堂方面表示无法容纳这么大的课程量,只能优先保证部分必修课程。
于是,大量课程不得不“停工”,有的学院甚至所有课程都不再使用直播形式。无奈之下,老师们又把重心放回了北航课程中心,专注于课程资料的完善,之前提问和讨论不断的百人微信群也逐渐安静下来。
在连续多天的紧张部署后,一切仿佛都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选项——“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学生全自主学习方式”。
“其实北航课程中心的功能也很全,只是差一个直播。”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新方式,许多老师感到抵触,也有小部分人跃跃欲试。作为后者中的一员,这位老师坦陈,以目前接触到的内容来看,平台与高校多少还有些不适配的地方。
举例来说,与仅限校内学生使用的平台不同,腾讯课堂面向的用户群更多、更广,没有门槛。因此,老师们开设课程时,需要先给课程设定一个“天价”,以防有其他人选到这门课。而平台方则需要收集所有学生的信息,等学生完成选课后,再从后台免去课程价格。整个流程对于师生来说未免累赘。
清华的一位老师则明确表示,不认可现在一些人对于线上教学的过度吹捧。他认为,线上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老师难以调动情绪。
“疫情发生之前就有老师使用这些平台,说明它们是有可行性和优越性的。雨课堂确实也更贴近线下课堂的模式和场景。但我们常开玩笑说,师生就像‘一个唱戏,一个听戏’,如果不能面对面,老师的情绪没有那么高涨,也就没有以往课堂上那么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细节表达。”
谈及线上与线下,他评价道:“线上平台会有好的资源,尤其对于平时接触不到优质资源的那些学生来说,线上是很好的渠道,也有利于学生碎片化的学习。但是,我认为少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课堂就没有意义,这对老师影响非常大。”
以前清华的老师使用雨课堂,更多是把它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比如课堂中的数据统计功能,这些功能的使用将会延续下去;而疫情期间强调的远程教学功能,回归线下授课后或许就“不再有必要了”。
疫情爆发,高校教学向线上转移,对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项负担。然而,借由本次的紧急行动,新方案虽是无奈之举,同时也是一种推广,让更多的高校老师有机会尝试了解和接受线上平台,让线上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具有了新的可能性。
就如一位老师所说的,“老师们掌握了新的技术,今后在常规课堂里也可以高效地利用这些功能,从这个角度说是一劳永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