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是15人的团队,彻底转型,这些跟我一起打拼十几年的员工该怎么办?裁员?我真的没办法面对他们。转型?我们的现金流完全撑不住......”
7月23日,“双减”政策下发。
一个月间,各大平台纷纷发布了转型的具体措施,一时间,“转型”成为了K12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热词。而“To B”也成为了原有素质教育机构们热议的新机会点。
8月18日,核桃编程正式对外宣布推出“核众计划”,为K12学科培训机构向素质教育快速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不同于行业内动作频频,显得更为“热闹”的头部机构,我们在一所小型教培机构校长的口中,听到了不一样的反馈。
这些中小K12学科类培训机构,过得步履维艰,转型对他们而言,可能不是“重生”,而是“浴火”。
01
“现金流崩溃”
王校长经营着一所小型K12学科类培训机构,“目前我们学校员工规模15人,团队非常稳定,都是多年的‘老战友’。”
在初接触核桃编程时,项目恰好处于内测阶段。
对于转型,他回忆道,“‘双减’落地之前,我们就考虑过要早做打算,当时还有些侥幸心理,可政策落地后,我们才意识到,不转不行了。”
对于转型赛道的选择,由于学员年龄段较低,素质教育成为王校长的选择。
“教育部有一个非学科类的范围,信息技术教育里面的少儿编程是最合适的。一来,政策比较支持,最近几年,各方面政策文件挺多;二来,相比艺术、体育这一类,信息技术转型起来可能比较容易。”
但现实并不像王校长想象的那样简单。
他提到,在人员成本上,抛开人情不谈,如果优化现有老师,每个人几乎至少要补偿4-5个月工资,按人均10K算,一次性要付出50万左右。
而这还只是第一步。
按照现在的市场工资水平,招聘编程教师要额外花费更多钱,这可能又是十几万的支出。
“梳理好人才问题,可能就需要近百万。本来就是小本买卖,如此高的开支,现金流大概率会直接崩溃。”王校长无奈说道。
除了人员转型成本,转型过程中潜在的现金开支也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课程的搭建需要时间,需要测试,如果无法与原有的业务无缝衔接,我们会有巨大的收入缺口。而且,早期课程,如果学生不满意,退费率高,我们的现金又会进一步承受压力。”
“钱撑不住,人的服务能力又打了问号,我对转型的预期是十分悲观的,可这条路又不得不走。我甚至一度认为,转型就是三尺白绫或者一壶毒酒的区别。”
02
“退费率、复购率、转介绍率三座大山”
在王校长看来,即便上述问题都解决了,眼前也还有退费率、复购率、转介绍率“三座大山”。
对此,核桃编程创始人兼CEO曾鹏轩也表示,“K12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普遍面临课程体系搭建、优秀师资匮乏、学习效果外化等难题。这些问题,仅凭自己的能力往往很难解决。”
核桃编程表示,对于小机构转型,最需要的是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
此次正式对外宣布推出的“核众计划”,将面向所有K12学科培训机构提供向素质教育快速转型的解决方案。
王校长与核桃编程进行对接时,正处项目内测阶段。在加入“核众计划”后,王校长表示,解决了编程课程体系搭建的问题,省去编程工具和课程研发的高成本投入,同时还解决了师资师训问题。
核桃编程表示,“在转型的关键阶段,我们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我们试图面向转型机构全面开放内容、软件、产品以及整个服务系统,帮助有计划转型的机构快速进入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状态,实现其快速转型的诉求。”
“我们内部梳理了一下我们能为他们提供什么,首先,核桃有四年潜心研发的编程教学产品。其次,我们有高度可复用的AI双师教学生产线,有数百万级用户的服务经验。此外,在过去,核桃还是全国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等诸多赛事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产品方案、服务系统和赛事运营等方面,我们能提供最直接的帮助。”曾鹏轩总结道。
而王校长所遇到的困境,也只是所有中小学科类机构转型问题中的一个缩影。缺钱、缺人、缺经验、缺时间......转型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
而找到核桃编程,王校长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机构,踏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