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教育意味着:公平、个性化、能力导向。

一起教育刘畅:应长远看待行业,在线已不可或缺 |财报会

2021-05-26 17:05:53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张心迪  

  5月25日,一起教育科技(NASDAQ: YQ)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一起教育科技Q1营收4.74亿元,同比增长107.1%;净亏损为6.6亿元,同比扩大194.64%。

  在随后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一起教育科技CEO刘畅和一起教育科技CFO 杜超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在电话会议中,刘畅提到,评价体系是实现更高层次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垫脚石之一。去年,中国有数千万学生在一起教育科技的平台上完成了学业评估。

  针对近期密集的政策,刘畅认为,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行业,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到了在线教育和互联网不可或缺的阶段。国家也有这方面的规划。

  此外,针对分析师关心的问题,刘畅还解释了线下获客和本地化等问题。刘畅认为,一起教育科技校内校外一体化模式的本质不只是获客的低成本,而是利用对校内和校外运营的整合,课后辅导的技术和数据,以更个性化的方式解决在学校发现的问题,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降低他们的负担。”

  01  “继续投资于校内业务,包括内容和技术”

  财报会上,一起教育科技CEO刘畅表示,“2021年是一起教育成立十周年,我们根据新教育趋势更新了愿景。”

  刘畅提到,自今年年初以来,市场对监管环境感到担忧,一起教育也正在非常仔细地密切监视政策变化。

  从学校角度来看,从1月18日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这说明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将会有压缩。

  紧跟着,4月25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提到,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刘畅认为,这意味着学校仍然强烈需要使用技术来改善包括功课在内的在校学习的经验和效率。对于一起教育科技而言,未来几年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一起教育科技的目标很明确,通过整合校内和校外的场景,成为一个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平台。

  刘畅说:“凭借我们对学生在校学习进展的技术和洞察力,我们能够帮助中国数十万公立学校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效率。我们相信只有公立学校内部的这些改进才能最终带来全行业的改革,从而真正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在刘畅看来,高质量的教育意味着:公平、个性化和能力导向。

  针对教育公平,这些年来,国家也一直在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内容和师资。基于中国教育体系的现状,最可行的解决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方法是利用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和技术,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

  为此,一起教育科技一直并将继续投资于校内业务,包括内容和技术。这不仅仅局限于与家庭作业相关的内容,还包括诸如课堂准备、课堂表达和学术评估等领域。

  第二个关键词是个性化。公立学校仍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公立学校的大班学生人数仍将超过40人,甚至50人。班级规模缩减到20名左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技术的帮助,个性化教育对于更有效和高效的学生将是困难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更高层次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垫脚石之一。去年,中国有数千万学生在一起教育科技的平台上完成了学业评估。

  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数据将生成一个更全面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评估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那么依赖一次考试。

  有了这些数据,公立学校的教师可以更好地以个性化的方式为学生服务,通过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推荐和辅导是个性化教育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三个关键词:能力导向。这也是国家在学生教育方面正在倾斜的方向。比如说,现在口语考试也被加入了英语学习当中,阅读在语文科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等等。这说明学生的能力未来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刘畅认为,未来10年,在互联网、技术、内容和数据的帮助下,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肯定会取得重大进展。在未来十年,我们公司将有巨大的增长机会。

  针对公平、个性化和能力导向,一起教育科技将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利用技术,在校内精确推荐适合教师和学生需求的内容,帮助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

  第二,通过全面、准确的学生评估,促进个性化教育;

  第三,满足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

  02  “应该长远看待行业,在线已经不可或缺”

  对于近期密集的教育政策,刘畅提到:“大家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个行业。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到了在线教育和互联网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一点在今年3月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中得到了充分肯定,规划中明确表示要积极发展网络课堂,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网络课堂和网络教育,不仅限于网络学校,还包括各种校内教育场景的数字化。教育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网络教育、网络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的配套政策。如《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方案》规定,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刘畅认为,这些政策都为教育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论如何,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只有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03 “校内+校外本质不只是获客,关键是实现个性化学习”

  一起教育科技由于能连接校内和校外,因此是天然的本地化,因为能看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数据,了解他们的薄弱环节。在刘畅看来,优质的本土化内容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洞察,是校内外一体化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巨大价值。一起教育科技下一步的重点是深化这些功能,覆盖更多的学生和地区。

  刘畅进一步解释,一起教育科技校内校外一体化模式的本质不只是获客的低成本,而是利用对校内和校外运营的整合,课后辅导的技术和数据,以更个性化的方式解决在学校发现的问题,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降低他们的负担。”

  针对分析师提到了各家都在做线下获客的事情,刘畅认为,这也可能是监管环境在变化,大家都在做新的探索,但一起教育科技并不受到同行都在探索的影响,目前线下获客成本并没有大的变化。

  “我们在线下的内容、数据和产品已经花了10年的时间,对手要想做好并不容易。而且,这学期我们的获客成本不会改变,甚至可能比以前更低,因为我们的效率越来越高。”刘畅强调。

  此外,刘畅认为,未来,学校将会更依赖一起教育科技的校内产品来提高教学效率。未来,一起教育科技的MAU还有提升的空间。

  对学校业务的前景,一起教育科技解释,进入学校的产品基本功能是免费的,只是对学校的综合教育服务收费,比如北京的石景山区和上海的闵行区以每年1000万元左右的价格支付教育服务和综合项目。未来,一些学区将成为其他后续城市的典范,学校内部对教育服务的需求将继续上升。

  此外,刘畅也解释了资金监管的相关问题。他提到:“已经看到北京政府关于收取学费以及将相关资金存入托管银行的通知,正在密切关注此事,也在关注可能在上海发生的事情,因为一起教育科技公司注册地是在上海。所以,一起教育会上海关于资金监管的政策,目前,上海尚未出台这方面的政策。”

  04  财报详情摘要

  2021年第一季度的净收入为4.7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29亿元增长107.1%。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在线K12业务的净收入增加所致。而该净收入同比增长主要是由付费课程入学人次增加所推动的。

  2021年第一季度的付费课程注册人次约为53.4万,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约26.4万同比增长105.7%。2021年第一季度其他教育服务净收入为120万元,较2020年第一季度的1670万元同比下降32.5%。

  2021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成本为1.88亿元,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8220万元同比增长128.3%。主要是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的薪酬增加。

  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润为2.87亿元,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1.47亿元增长95.2%;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为60.4%,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为64.1%。减少的原因是收入成本增加。

  2021年第一季度的总运营支出为9.53亿元,其中包括7080万元的股票薪酬支出,比去年同期的374万元增长了154.4%

  2021年第一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6.14亿元,其中包括510万元的股份酬金支出,较上年同期增长217.8%。该增加主要是由于加大了对销售和营销工作的投入,使得促销课程的费用、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的薪金和福利,以及品牌相关费用的增加。

  2021年第一季度的研发费用为2.1亿元,其中包括1100万元的股票薪酬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58.2%。该增长主要是由于研发人员的薪资和福利增加。

  2021年第一季度的一般管理费用为1.3亿元,其中包括5480万元人的股票薪酬费用,比去年同期增长165.3%。该增加主要是由于一般管理人员的薪资和福利增加,包括基于股份的薪酬支出增加。

  2021年第一季度的经营亏损为6.67亿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经营亏损为2.28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的经营亏损占净收入的百分比为负140.5%,而2020年第一季度为负99.4%。

  2021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为6.6亿元,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为2.24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