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逐步从运营型企业过渡为研究型企业。”接受多知网采访时,陈启远给出了自己的规划,“未来10年将向智能型企业转型。”
2020年是思考乐成立的第12周年,也是上市后的第二年。
在经历了初创阶段、探索阶段、规模化阶段后,这个成长于大湾区的品牌,如今正在开启她第四个阶段的大门。
以此为契机,思考乐教育全面升级了自己的品牌体系,启用全新的VI形象标识,同时发布新上线的教学系统SIR智能教学系统以及一系列的教学配套产品,包括知识导学图、学科知识点动画等。
从发布的产品方向来看,这次思考乐品牌和产品的焕新关键词有两个:年轻化、科技感。
和成立之初相比,用户在变、时代也在变。如何紧跟时代、营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是这家务实、低调的华南龙头品牌正在思考的问题。
而全新品牌LOGO的升级似乎正预示着思考乐教育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新时期:狠抓“发展三板斧”
从运营型向研究型的过渡将围绕哪些方面?
简单地说,思考乐教育主要会从三个方向入手:信息化、科技化;人才;组织。
这次教学研究院新上线的SIR智能教学系统就是信息化的重要一部分。
SIR的名字分别取自系统化(Systematic)、自交互性(Interactive)、变革(Reform)的首字母。这个系统的功能就是让课堂变得更高效、交互性更强、教学更可视化。它可以精确绘制几何图形、动态展示几何规律、函数变化,还可以灵活地调整上课顺序。
在理念上,它将过去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变成了师生研讨的形式。
除了这次发布的SIR智能教学系统外,陈启远透露,还会有其他信息化层面的升级、迭代。比如平台化层面,思考乐正在筹备的5T(包括教师等级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考核系统、教学服务、教学效果评估系统和标准化课堂设计)教学体系向3.0培养体系迭代。思考乐高管李爱玲曾透露,3.0体系将加入更多信息化的平台元素。
不过,这些方向的迭代并不是思考乐的踽踽独行。
5月,思考乐和甲骨文确定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大数据平台、线上教育、教育培训区块链、教育培训云计算等领域共同研发和创新。
陈启远表示:“可能接下来我们会更多的联手一些市场上最优秀的公司,包括教材输出、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企业。
2021年,我们要全面提升集团运营管理水平。”
为此思考乐要做更多的投入,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思考乐的研发费用率达到了6.4%,金额是4500多万。陈启远透露,“2021年,思考乐预计将为研发投入1亿元。”
信息化之外,人才和组织是思考乐教育在新阶段里的另外两个重心,这也是陈启远主要投入精力的地方。他给思考乐提出的新目标是,“未来,希望能够把全行业最顶尖的高端人才汇集到平台上来。”
当然,口说无凭。
这个新目标思考乐将通过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的设立去逐步实现。
一方面,思考乐在内部设立各类人才培养组织,比如思考乐教学研究院、思考乐培训学院等来加快人才培养。
陈启远透露,“我们每年可能会培养出100个教学上比较顶尖的人才,让他们不断地渗透到公司业务中,持续提高公司的教学水平。”
一方面,迭代合伙人制度,加强对教师人才的吸引和留存。
合伙人机制是思考乐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特色,2015年思考乐推出合伙人模式,自此开始在不断地迭代。
思考乐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阶梯式合伙人机制,“合伙人”类别包括教师合伙人、校区合伙人、城市合伙人和集团合伙人。
其中,教师是一家机构竞争力的根本。2019年,思考乐教育推出了教师合伙人机制,每年规划上千万资金用于激励卓越的教师合伙人。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合伙人,除了正常的工资收入之外,可能还有教师合伙人的收入。
“我自己是做老师出身,我们希望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让很多优秀的老师在我们这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同年,思考乐推出了期权激励计划,预计在2021-2022年对员工进行几亿元的期权激励。
让陈启远颇感骄傲的是,在这套合伙人制度和期权激励计划的推动下,思考乐的人才流动性持续降低。
根据2019年财报会显示,思考乐2019年中高层人员(校长及以上级别)趋向于0流失,两年以上员工流失率去年为3.9%。
“思考乐式”快跑
思考乐不是华南历史最久的机构,但却是深圳地区第一家上市品牌。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思考乐共计实现收入7.1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4.3%;毛利3.04亿元,同比增长62.8%;经调整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62.4%;
2008年开始到2012年是思考乐的初创期。2012年以后,得益于优秀人才的推动,思考乐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
转折点开始于2015年,这也是思考乐进入改革,加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2015年开始,陈启远在内部推行一系列的变革,包括推行校长负责制、合伙人模式等,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捆绑在一起。这一动作不但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极大降低了优秀人才流失率。
同样是这一年,陈启远开始意识到标准化教研体系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教研方面的投入。
2016年,思考乐成立教研中心,到了2018年底,则筹建了专职的研发团队,专注优化课程教材及教学方式。
同时,为了满足异地教研的需求,思考乐同步在不同城市设立了研究中心分支,由集团总部做统一备课,然后分城市设立递阶的教研员。
到了2019年,其教研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升级为教学研究院。同年推出了教学5T管控系统,包括教师分级管理系统、教学质量考核系统、教学服务监督系统、教学效果评估系统、思考乐“366”模型教学体系。
除此之外,思考乐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做重服务。
多知网了解到,思考乐的学员及家长可以在课后随时向教师寻求答疑。同时,学校鼓励学员晚间到学习中心做家庭作业,并会提供教师免费指导和监督。
通过家校互联体系,老师和家长进行定期沟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反馈及建议,实现“一课一家校,当天必反馈”。
正是受益于标准化的运营体系、本地化的教研和极致的服务,思考乐在过去的5年里快速构建了壁垒,从而带来了其发展的第一波规模化。
未来,持续发力线上网校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整个教培行业,思考乐同样陷入了“风暴”之中。但好在思考乐2018年就开始试水在线业务,这次应战不至于太仓促。
疫情来临之际,思考乐选择全面暂停寒假班线下课程:面授课、双师课。同时将寒假班所有线下课程(面授课、双师课),用“三原班”的方式全部转为思考乐网校课程。
根据思考乐发布的2019年财报,从收入来看,2020年寒假期间收入同增30%,春季课程虽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收入至今仍保持稳定增长。
在2019年财报电话会议中,思考乐教育总经理齐明智解释到:“疫情期间,老学员到场率超过87%。新分校到场率稍低,主要是由于客户与新分校老师粘性没有老分校强。但是这一批客户都在客户池中,等待疫情结束后将这十几万学生转化为暑假流量,以及成为全年老会员。”
而更为幸运的是,疫情期间,思考乐的2000多名老师得到了全方位的在线教育培训。
“公司也从2000多名老师中发现了具有在线网红基因或发展潜力的老师,这些人未来会成为公司网校的主力。”齐明智强调。
为了优化网课的学习效果,在师训层面,思考乐网校从老师的教学感染力、板书、授课逻辑、知识点讲解力、课堂互动性、课堂教学创意性等方面确立了一套评价机制,针对老师们的上课表现,各项予以打分,进行评级。
但6月初线下复课后,思考乐面临的挑战是:经过大练兵后,如何协调学员线上和线下的选择?
根据思考乐的用户调查,绝大部分用户都希望回到线下。目前,思考乐90%左右的学生已经如约恢复线下。
“另外有10%的学生可能就选择留在了线上。”陈启远透露,未来思考乐的OMO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改变家长、学生的上课习惯;第二要改变老师的教学习惯;第三则是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包括学习效果的把控。”
具体来讲,首先是家长对线上的接受度。“目前来看,不少家长表示线上效果的确不如线下。” 其次是老师对线上课程的把控。尽管线上和线下有共同之处,但是对于深扎线下的老师,在转到线上授课时,必将会面临相应的挑战。
此外,由于线上课程属于远程管控,机构和教师与学生同处于虚拟空间之内,很难说完全把控学习效果的呈现。“特别升学年级,六年级、初三、高三,目前来看,线上还是无法担起这个重任。”
在陈启远的预期中,未来思考乐在线业务预计能在总营收中占到10%到15%左右的比例。
“我们将打造专门的运营团队,打通线上短训班、集训班、大班、小班等教学体系,希望通过网课探索出另外一个高品质的教学产品。”陈启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