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12月23日消息,近日,第九届全国培训教育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董事长俞敏洪做了题为《培训教育中的问题与发展》 的分享。
核心观点:
中国目前教育评判标准相对单一,导致了孩子无法全面发展,“三商”中的情商、逆商都有所欠缺。
做培训教育要考虑这些问题:这个领域为什么要我做?我为什么比别人做得好?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理念?如何确保自身生存?
培训教育不仅要提升孩子的成绩,更要提升孩子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培养孩子的人格品性。
培训机构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关怀辅导、提供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解决学习焦虑,此外,新东方等教育机构斥巨资进行教研开发的创新成果也可以应用于公立学校。这是培训机构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做培训教育不能被资本主导,要自我规范、循序渐进。
以下为俞敏洪分享(经多知网编辑整理):
各位亲爱的培训界同仁还有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对于我们培训教育中的一些事情,我有自己的小小看法。
教育评判标准相对单一阻碍了孩子全面发展
习主席说,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我认为,国家强调的“德智体美劳”这五个字毫无疑问是培养孩子永远不会错的指导方针。中国的教育希望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却充满艰难。中国公立学校体系更多的力量依然在孩子们的考试分数怎么提高上,培训机构可能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推波助澜,帮助孩子提高分数。
当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考评制度来说,分数本身是唯一一个决定孩子能否上优秀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评判标准。指挥棒决定了一切。面对现在高考、中考这样的局面,以及很多地方暗中进行小升初的考试和幼升小的考试,促使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方面花力气,这个方面就是“智”。即使在这方面,我们花的力气都是不健全的,因为“智”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思想眼界的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只是在学习成绩上花力气。
我觉得有意无意之中,中国各种教育机构,民间、公办通过联合,把孩子们挤到这个渠道中,像一个漏斗,越来越挤,直到每个孩子挤出来都是同一个模子的形状。大家会发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孩子成绩好了,智商也不错,但是却在德、体、美、劳方面有很多的缺陷。我们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有宏大的理想、广阔的胸怀。面向世界的未来,有着充分的知识结构和科技水平,并且充分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发展,推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希望最终有一天能够出现中国教育引领世界的局面。
中央领导重视教育,不断地强调、不断地规划,我觉得是特别有道理的。当然教育不是一天能够改变的,是必须要不断去努力的结果。我们现在要把这些东西都做好的话,其实真的非常不容易,中国的教育任重道远。我们不光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还要在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上进行提升。可我们中国教育现在集中在前面两个,中国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知识竞赛都是佼佼者,大学后科学研究发展方面后续竞争能力加强方面却显示出了很大的弱项。
我们常常说一个学生要发展的话,学校从三个方面入手,归为智商、情商和逆商。我们孩子在智商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研究性、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是不完整的。
我认为情商是三个方面,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的底层最基本的道德框架,社会底层的黏合剂,把人与人的良好关系黏合起来,这是情商。我们现在对情商的解释变成了投机取巧,变成了投机钻营,变成了有好处自己去捞,这些其实不叫情商。在我们教育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成绩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非常容易被误导。中国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会互相猜忌、互相妒忌,互相之间做出甚至不是那么天真烂漫的事情。
第三个是逆商,咱们有的孩子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自我鼓励能力也比较差。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孩子只有第一名或前几名能够被承认,父母也只认孩子的成绩,而不是鼓励他们多方面发展。孩子面对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我们鼓励手段也是有问题的。比如我们教育孩子常常使用训斥和攀比的方式,或是孩子没有达到指定目标就会被惩罚的方式。我们从来没有去考虑过孩子在最低的起跑点上也可以不断去努力,不断去发展。
这是我们教育评判标准太单一的结果。
让我最受感动的视频就是:一个美国黑人老师培养了很多很多的黑人大学生。贫民区原来不出大学生,但是她培养出了一批大学生,后来被邀请到了TED去做演讲,问她怎么做的,她说她的法宝只有一个,就是对待任何层次的孩子都是以鼓励为主。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同学12道数学考试题只做对2道题,她给这2道题画勾画笑脸,其余的10道题不打叉,学生问她为什么不打叉,她说这只是暂时的错误,将来一定会做对的,所以不是错了,是你现在还没有真正理解。既然你能做对这2道题目,后面10道也会做对。后来这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一路猛学,最后居然学成了班内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我刚刚说那么多,并不是要把新东方排除出去,新东方算是培训领域的大哥,我觉得新东方在中国教育与狭窄的学生通道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尽管我在新东方反复强调要帮助落后学生建立自信,但是其实不管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学生,来到培训机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自己成绩不断被提高。这里我主要讲K12,大学教育话题要另作讨论。
做培训教育应该思考什么问题?
今天要讲的不是整体的教育,而是培训。其实做培训教育我们思考的重点是以下几个:
第一,这个领域为什么要我来做?我为什么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我回答的时候已经犯糊涂了。最初我做新东方的时候很清晰,当时做的是出国考试培训。为什么要我来做?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我教托福这样的出国考试教得比谁都好,我是有自信的,我来教中国学生就可以考出高分,并且拿到美国优秀大学奖学金出去读书。这一点到今天也很骄傲,因为今天在中国各个重要领域岗位,碰上的带头人不管是管理上的还是科研上的,几乎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当初90年代新东方送出去读书的人。他们留学归来,通过留学这件事情确实为中国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大发展。
上个月我到缅甸去考察,去了中缅油气管线,是中国战略石油和战略天然气的管线,那里的总工程师就是1993年在新东方学习去MIT读书的,然后回到中国工作,现在成为了中缅油气管线的总工程师。他听说我到缅甸后一定要见我,说:俞老师,当时要不是在教室里听了你说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更加辉煌”,我是不会出国读书的,就是因为你这句话我才出去读书。
现在新东方在K12中有很大的发展,本身业务也做得比较大,但是为什么K12非要有新东方?其实我到今天都没有回答出来。因为现在回看这个问题,我觉得K12于新东方来说也更多是帮学生们提高成绩。我反复强调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健全人品人格和道德,我们也做了这方面工作,但是效果其实非常不明显。家长也好,学生也好,目标只有一个:我的成绩从70分提到90分。如果提不到,你这个培训机构我不来了,基本上就是这样。
所以我现在只能用另外一个方法弥补我心中的遗憾,就是把新东方大量教育资源倾斜到山村地区。大家最近如果看我的微信和微博,能够发现我不断深入到农村地区一线进行调研,并且调动新东方所有教育资源倾向农村去。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发现农村和山区的孩子是真的需要新东方。
我上个月在贵州地区成为了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告诉大家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我邀请中国名人到新东方演讲,从来不来,要不就是开一个非常高的价格。我到了农村作为校长以后重新发短信,邀请他们来农村中学给4000多个学生讲一课,所有人都答应,一分钱都不要,说这是对农村孩子的应尽之责。你看,人的善心在面对真正需要帮助人的时候就会被唤醒。
用新东方在K12发展中形成的科研力量、教学产品、老师队伍去支持农村孩子,我觉得这件事情真的值得做。如今我们做试点培训了2万农村高中生,用了10个月的时间,每个礼拜加2个小时的课,就让这些高中的高考入学率普遍提高了15%,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据。本来这些高中平均大概100个学生高三学生,只有20-25个能够上大学,我们进去以后能够提到35-40个学生上大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无疑是真正的改变命运。对于城市孩子来说上南京大学还是北京大学可能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留在农村干农活还是能上一个三本大学就已经是改变命运了。如果能从三本大学经过培训进入一本大学就是彻底的改变。农村地区孩子受到了良好教育后,回到家乡之后重建家乡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我做这个培训的教育理念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实施我的教育理念?我们做教育应该有教育理念,否则只是开个培训机构赚点钱、用商业化和互联网的手段做培训机构,我觉得这样不行。在过去一年中,科技、互联网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导致大量的教育领域只是做营销,结果获客成本从几百块钱提到了几千块钱,最后这个钱都被平台给赚走了,培训一地鸡毛。因为营销很贵,家长预收款被花掉,大家都知道今年有些机构不管拿不拿钱直接跑路了,导致当地教育部门特别紧张,于是所有良好的机构也受到影响。
现在对培训机构这么严厉的控制和规定,一方面是由于国家规范,一方面也因为培训机构每年都会有收了老百姓几千万甚至几亿,然后倒闭跑路的。新东方在前几个月接纳了倒闭培训机构的上千个学生。虽然这个麻烦不是我们惹的,但我们有责任帮助政府部门解决麻烦。
今天有一篇报道,报道新东方市值超过200亿美元,标题就是说俞敏洪急事慢做终于起作用了。什么叫急事慢做呢?我认为教育就是要想清楚了一点一点为老百姓服务的事情,而不是你用来赚钱、做资本、上市的事情。新东方是一个上市公司,我曾经说过新东方上市我也后悔,现在不后悔,毕竟发展了。但是不管怎样,做事情还是要有良心,要有教育理念,否则你不仅对不起家长交的钱,也没有帮助到孩子的成长,甚至有的培训机构连孩子的成绩都没能提高,那这个机构就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要思考,我们到底要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要解决孩子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这有素质教育、大学培训教育、中小学培训教育、体育教育等等,我们这些培训机构加起来,到底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怎么样的发展?习主席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可以结合起来做,比如新东方学科教育可以跟艺术机构教育结合起来做。对培训机构来说,联合大于竞争,在业务层面可以友好竞争,但是在战略层面和为中国孩子服务发展层面必须进行良性的战略合作。也基于这一点,我们很多培训机构联合成立了一个教育基金,为接近20万的农村孩子提供服务,现在已经有20多个教育机构加入进来,这就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到底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为哪些孩子提供服务,我们现在拥有的教育资源能不能为中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帮助,我觉得我们都要去思考。
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如何确保粮草丰茂,不至于断草断粮落荒而逃?我个人猜测,在2020年还要会有教育机构放雷,到最后把投资款、预收款全部花完以后,关门大吉,落荒而逃。最后落下来成千上万的家长交了钱却不了了之。这种情况如果发生,不光对这个机构本身不利,对家长也不利,我们教育培训领域的生态将会变得一地鸡毛。
2003年非典的时候,学生到新东方退款,退到最后预收款没了。我最后借了2000万才退完。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我预先把钱全部投入到暑假班的发展,身边没钱了,当时因为非典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第二天,所以把钱退完了再说。从此我就知道,退款这件事,同一天所有学生都会来退款也是有可能的。今天,新东方账上的存款足够把全体学生的钱在一天内全部退完,足够把所有员工和管理者的工资发完,我关门以后可以一分钱不欠,这是我对新东方的严格要求。
股东要求分红我说不能分,一分红就不够了。股东乖乖走了,我说你不相信就把股权卖掉走人,相信就把股权留着。大部分对我这个态度还比较赞赏,这是一种发展保护。大量培训机构用的是家长预收款,稍微不小心预收款一用完以后没钱发工资,关了拉倒。在座各位如果用学生预收款做培训的话,我建议你们放慢脚步,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再来讲发展问题,否则随着经济的波动、家长兴趣的改变与竞争的加剧,一不小心钱就要没有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会给培训领域带来伤害。
培训教育该为孩子和教育事业做些什么?
我们能够为孩子们做什么呢?我说的是我对新东方的要求,虽然很可惜没有全部做到,但至少它是我想要努力的方向。
孩子在学习每门课中提高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兴趣。我们培养孩子某一门课,不是拼命给孩子压力让他成绩提高,而是我把他对这门课兴趣提高了,让他自己努力。我当初怎么会考上北大?不是被老师逼的,而是我自己对理想和前途感兴趣,对自己学的功课感兴趣,语言、地理、语文、英语同时感兴趣,所以考了高分。现在我女儿、儿子对历史特别感兴趣,因为从小我就带他们到历史遗址考察,一个一个国家历史讲过去,所以就被培养出来了。有了兴趣以后,不需要你讲,孩子自己就上去了。孩子们坐在教室里不仅成绩提高,更重要的是认知水平提高。成绩提高很容易,死记硬背、反复刷题就可以,但是孩子认知水平提高了吗?没有。孩子未来有自学能力吗?没有自学能力的孩子,老师就算一直陪同也没有用。
三年前,有一个家长一天到晚给孩子请辅导老师,最后孩子考到了政法大学,到了大学孩子还要请辅导老师才能读完。读完以后工作父母很有门路,找到了一个国际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但这个孩子的工作能力怎么也跟不上,跟父母说不要让我在这工作了。父母说好不容易给你找这么好的工作,你居然不想工作,不行。孩子第二天跳楼了。为什么?她的能力跟不上。这个辅导过程并没有给孩子真正提升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而是通过不断给孩子施压让孩子每门课考高分,但是一旦真正进入自我工作状态,没有这样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就只能拉倒。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世界顶尖律师事务所每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需要反应速度更快,这个孩子跟不上,父母又不让她出来,孩子跳楼了。中国家长稀奇古怪,当然中国学校稀奇古怪的也不少。
今年有孩子高考考了超过600分,已经可以去南京大学,但因为没有进北大,母亲把儿子臭骂一顿,结果当天儿子自杀;还有孩子在初中已经考到第二名,父母不满意,说你不考到第一名不许回家,第二名的孩子跟第一名商量,说下一次让我考个第一名,第一名的孩子不同意,结果下次考试第一名孩子还是第一名,第二名孩子还是第二名,第二名的孩子就拿刀把第一名的孩子捅死了。
我们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但是他的认知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孩子不仅仅是为了某一门课而来,也是为了对生命和知识的热爱而来,我们该提供什么?我们培训要做的是通过这门课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命和知识,我觉得这是培训机构比公立学校更加能做的事情。
除了成绩之外,我们还能够为学生做什么呢?我们对孩子的品格、情商、逆商,“德智体美劳”中的德、美、劳、体我们到底还能做些什么?
培训教育该为中国教育贡献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成为公立学校的有益补充。首先,我们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关怀和辅导。其次,我们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相待的,学生不会因同类竞争而产生压力,也不会觉得被老师施加压力无法摆脱,培训机构中的老师跟学生可以变得更亲近,可以聊天沟通想法。很多学生不愿意告诉公立学校老师的事情却愿意告诉培训机构的老师,像我儿子很多事情不愿意告诉我但愿意告诉他姐姐。他姐姐比他大7岁,担任了辅导老师的责任。此外,拾遗补漏为家长和孩子解决学习焦虑。我觉得培训机构不应该推动学生学习焦虑,什么叫学习焦虑?跟公立学校联合起来选拔优秀学生,把通道变窄,输送到公立学校去,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做,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家长解决焦虑。
同时,培训机构也做了一个特别贡献。新东方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2万名新东方老师进入到公立学校教育体系,成为了公立学校的老师。我到乡村去考察,居然在一个镇的小学里面碰上了新东方老师,在新东方工作了五年,后来考上了公务员,居然到乡镇去当老师去了。而且因为培训机构出来,老师教学方式相当灵活,局部意义上带动了公立学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我觉得这个也是培训机构做得很好的事情。现在培训机构老师都要求有教师资格证才上岗,他们转到公立学校变得更加容易,新东方很多女老师生孩子的时候转到公立去了,因为新东方生孩子上课太累了,到公立学校去有两个假期。公立学校虽然也不轻松,但是毕竟有假期和周末,培训机构常常没有周末也没有假期。
科技研发推动了科技和教育结合,这个培训机构能做,尤其像新东方这样大型培训机构能做。新东方每年科研费用10亿人民币,研发出来成果最后也能够应用到公立学校中去,这个也算是一种大的贡献。
培训教育需要自我规范、循序渐进
培训教育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培训教育被资本化带来了很严重的恶果。这个大家都明白,我们现在做培训教育,一上来就是资本推动的培训教育:我三年能上市,你只要投我就行。我觉得这个是不对的。上市当然可以,但是要循序渐进,否则靠营销把学生拉进系统,系统的师资与管理水平都不合格,最后会害了学生。家长交了钱却没有教学效果,被资本裹挟着就会有麻烦。
第二,急功近利无序发展让培训教育硝烟弥漫。扩大市场变成了一场无序而低级的争抢。现在大家拼命投入在线教育,去年在线教育投入大概是60-80亿市场投入,大的机构一投10-20亿做广告,最后被大平台全部占走。培训教育不管做得多大,在线教育几乎没有一家不亏本的。其实规模小一点就可以赚钱了。几百万学生在背后,做的最后结果就是互相争抢,结局不可预料。新东方有人问我们要不要加入,新东方在线今年3月底在香港上市账上也有钱,我说严禁加入,静观待变。在别的机构今年夏天投了10几亿情况下,新东方只投了2000万。我说不许投,等他们打得差不多了以后我们再进去。
老师不再是纯粹的老师,成为了课程推销员。没有教育理念的老师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定心教学怎么可能带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呢?不可能。科技应用很多情况下变成了噱头,背后变成了一地鸡毛。什么人工智能、AI、VI应用其实都是表面文章,真正通过科技和教育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扩展教育视野的应用寥寥无几。科技要不要跟教育结合应用?当然要,这是一个深刻、长久、不断投入的研发过程,是一个真正的急事慢做的过程。
我们如何规范自己?教育是良心活,我们不需要等政府来规范,我们应该规范我们自己,包括我刚刚说的收费、花钱、打市场、互相之间的合作,不要给教育培训领域添麻烦,创造政府对我们有好感的条件,我觉得都应该我们来做。政府很多规定是合理的,比如说不能超纲教学。我觉得唯有一点有待商榷:三个月收费,能不能改成四个月或者五个月,跟学期相配合?我跟相关部门说过,家长也希望一次收一学期的费用,免得再跑一次。合理情况下我们应该规范我们自己,这个很重要。
如何循序渐进而不是急功近利来做教育?做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做教育。我只想,如果事情做好了自然会增长,如果不增长了就去考察、解决核心问题。我在新东方反复强调教学质量,老师队伍、教学产品、教学服务的推动,至于是用地面推还是在线推动,是用人工方式推动还是用科技方式推动,我不在乎,只要推动就行了,首先要方向对,其次才是怎么做最有效。真的不要急功近利,慢慢来。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培训是教育的一种,也是有规律的。如何按照教育规律而不是资本主导去做事情?如何做到真的帮助到孩子而不是增加孩子和家庭的焦虑?如何做得有序竞争而不是乌烟瘴气?
我们是可以跟政府对话的,我跟政府谈过很多次,各个方面。我觉得推动了以后对大家是有好处的,张强理事长也说要建立跟政府友好沟通的渠道,让我们理解政府,也让政府理解我们,这件事情别重要。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