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战略,必须放在一号位工程。

校宝在线CEO张以弛:教育行业数字化落地,最大的桎梏在于管理

2020-10-29 12:28:35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Ruby  

  多知网10月29日消息,在由教育产业服务平台校宝在线主办、支付宝协办的2020 SEE 教育服务共建大会上,校宝在线董事长兼CEO张以弛分享了他在疫情后几点思考和洞察。校宝在线创立于2010年,国内40%的民办国际化学校正在使用校宝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WechatIMG1097.jpeg
校宝在线董事长兼CEO张以弛

  以下为校宝在线董事长兼CEO张以弛的发言实录:

  回顾今年,我们教育行业的战“疫”,包括校宝在线在内的产业链上的各服务商都以免费或者极优惠的价格在第一时间推出了各种应急方案。

  当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老师们对互联网工具不熟悉、除了授课以外的其他配套流程没有很好地在线化。另外,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大大低估了在线授课对家庭参与度的要求,让不少人措手不及。

  但除了做得好的,和没做好的,我今天想重点和大家探讨那些大部分教育人没想到,但其实“可做、能做、且该做”的事情

  教育+金融供应链缺位

  首先,我们说一说大家最关心的现金流。

  培训机构的现金流在上半年遭遇了巨大的挑战。根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报告,针对此次疫情所产生的影响,超过90%的机构表示存在大的影响,目前机构经营存在部分困难或严重困难。

  疫情期间,外界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现金流困难的批评,主要集中在盲目扩张和没做好预付款管理上。但同样是受疫情影响,同样属于本地服务的餐饮业,在疫情期间碰到现金流问题,却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同情。各大餐饮平台都推出了基于商户过往流水的商户贷,帮助很多餐饮企业渡过了难关。

  当然,教育行业有一部分机构确实有预付款管理上的问题,但培训行业的现金流困境有一部分是金融供应链的缺位造成的。

  由于对教育资产的质押有限定,一所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品牌及在校生价值,得不到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基本无法变现为相关现金流。这和教育行业的实践是不一致的,事实上,大量民间教育企业的并购是收购方出资买下品牌和在校生。停课6个月,除了现金流的损耗,学校和培训机构基本没发生变化,为什么它的品牌及在校生的价值不能在贷款中体现出来?而餐厅的品牌和顾客价值可以体现在贷款中?这值得我们反思。

  难匹配的教育+保险场景

  第二个例子,我们来看看保险。

  国务院2018年的80号文对校外培训机构有购买保险的要求,很多安全意识强一些的机构都购买了保险。疫情期间机构不上课,理论上在教学场所是不会出现风险的。但因为教培行业的保险是预付费的,所以保费依旧正常消耗,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虽然保费钱不多,但反映出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对比出行行业,出行公司为乘客购买的意外保险,能够做到按实际发生计费。因此,疫情期间大家减少了出行,出行公司缴纳的保费也相应减少。

  教育培训行业目前能买到的保险是根据课程品类、场地面积和机构人数来估价的。同样是机构学员,一个人可能一周来一次,另一个人一个月来一次,两个人来上课的频率不一样、分别遇到意外的概率不一样,培训机构愿意为他们承担的保费自然也应该是不一样的。但为什么教育行业没有出现这样的保险呢?

  无法打通的成绩证明

  第三个例子,成绩证明。

  疫情期间,因学校停课而无法照常出具加盖公章的成绩证明,导致一些留学生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凑齐申请学校所需的各类成绩证明。

  从事国际化教育的人都知道,除了成绩,海外学校比较看重学生的赛事荣誉和实践活动,但这些荣誉和实践能不能被招生官快速地验证也很关键。一方面,国内的民办学校招生时,老师也会参考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荣誉记录。另一方面,作为课外实践活动及赛事的组织者,主办方也都愿意向优秀的学校提供这样的记录,因为这对他们的品牌宣传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但今天培训机构或赛事组委会所颁发荣誉的含金量是不容易被证明的,毕竟只看一张奖状无法验证比赛的权威性。但我们想象一下,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变得像健康码一样容易?如果验证这一切变得像健康码一样容易,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薄弱的数字化基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探究背后的WHY,教育行业薄弱的数字化基建是主因。

  举个例子,站在金融供应链的角度,决定要不要借钱给一家沙县小吃,是相对容易的,因为可以看一下它每天的外卖接单情况,估一下它的营业流水;但决定要不要借钱给培训机构很麻烦。财务报表、税务数字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机构的经营情况,学生数量多和校区数量多,也不一定有更强的还款能力。同样是计划招收200名新生的学校,一所可能只有300人报名,一所可能有1000人报名,他们的可靠程度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刚才的例子,归因都在于教育行业缺乏可靠的数据,这大大限制了上下游产业链为教育行业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也限制了学校和学校间合作的可能性。如果有了夯实的数字化基建,这些都会快速改变,在别的行业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数字化战略,必须放在一号位工程

  最后一个问题是,大家不太容易区分信息化和数字化。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链接数字生态。

  还是以沙县为例。现在的沙县大概率是有订单系统的,但上系统不只是为了提升效率,系统最大的作用是为了链接外卖平台的生态。所以,可能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对数字化、对教育产业的互联互通所带来的变革做进一步的想象,才能有更好的准备、决心和行动。

  教育产业未来十年的变革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数字化是确定的,它的重要性今天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整体来说,我们的数字化基础是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所以我想发出两个倡议。

  第一,教育组织要制定长期的数字化战略。有一些学校是没有战略的,还有一些学校只有3年战略,但学校服务的学生要在学校里读6年、9年,所以太短的战略周期显然是不对的。在学校的战略中,数字化必然是其中一部分,并且这部分必须是学校的一把手亲自负责。一把手不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数字化的问题,把这件事情交给副手,副手又把这件事交给管IT的人,这是大多数学校的错误做法。数字化战略的落地,最大的坑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

  第二,   希望我们教育产业的供应链能够更加关注创新。成熟业务增长很顺利的时候,是准备创新的好时机;等成熟业务有瓶颈后再创新,压力就大了,容易动作变形。教育产业的数字化渗透是肉眼可见的,但也会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供应链的厂商们要思考什么是长期,什么是短期。选择长期就很有可能要把今年的一部分资源花在一件对今年、甚至明年的KPI都没有帮助,但对明年及以后有很大帮助的事情上。Innovating比innovation更重要,也就是不停地创新这个过程本身比某个具体的创新结果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