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朵云”建立起星洋学校的“云课堂”。

对话校长|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校长叶鹏松:打造云课堂

2019-02-19 11:58:47发布     来源:多知校长    作者:王敏  

  文|王敏

  “要建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2015年创校之初,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校长叶鹏松就和当时学校的管理团队一起定下了这样的办学愿景。

  成立三年多,星洋学校不仅初中部新校区已经启用,而且中小学班级总数也从原来的三十多个,扩大到了八十多个,学生人数也从一千多人发展到了近三千八百人。

  除了规模上的扩大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星洋学校还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类智能移动终端和云资源应用进行融合创新,建立起了“云课堂”。

  那么,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的“云课堂”究竟是如何创立的,又是如何“面向未来”的?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校长叶鹏松参加研讨会图片)

       “八朵云”建立起星洋学校的“云课堂”

  “学校的管理团队在前期介入学校的创建时,就都在考虑,到底要建立一所怎样的学校?”叶鹏松说。

  在2015年星洋学校创立之初,“互联网+教育”这一理念在国内提到的还不是太多,当时星洋学校就邀请了中国教科院的王素主任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沈坚局长来星洋学校进调研指导,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教学融合创新进行实践这一理念。

  因此,从一开始,星洋学校就确定了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从教、学、管三个方面,从规划、建设、应用、创新四个方面,系统的推进星洋未来智慧学校的建设。

  学校的管理团队希望,学校的建设可以体现前瞻性的布局,可以打造出能将师生的教学创新活动融为一体的面向未来的教育空间。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星洋学校在苏州工业园区易加互动教学平台和华中师范大学未来教室StarC3.0平台的基础上,来对“云课堂”进行探索。

  在硬件层面,星洋学校不仅建设了有200平米的未来学校研究中心,而且还建设了配备有包括阔地互动教学系统等设备在内的3间未来教室。据叶鹏松介绍,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利用阔地互动教学系统和贵州的一些学校达成了远程互动,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的老师通过视频直播可以将教学内容同步给贵州偏远地区的一些学校。

  在软件层面,“我们的优势是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的信息化发展比较好,这就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和创新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和软件应用生态。”叶鹏松说。

  从教、学、管三个层面出发,经过3年多的探索后,截至目前,星洋“云课堂”主要由八个板块组成,分别是云教研、云教学、云评价、云直播、云问卷 、云阅卷、云合作、云课程。

  “云课堂”的每一个板块都有对应的APP。比如,在云教研板块,星洋学校用的是Wiz云笔记,教师可以将教研资源建设、进度安排进行云端协同,教研因此得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成为一种资源共建、智慧共享。云课程主要是采用园区易加互动教学平台、希沃白板5教学系统以及Moodle3.0在线课程管理平台,云问卷是用问卷星,云阅卷用的是云痕大数据。

  此外,星洋学校还使用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云阅读”。使用“云阅读”之后,学校让阅读变得无数不在,学生不需要必须到图书馆才能读书,而是线上线下都可以,还可以虚拟小组合作共读分享,阅读不再孤单。学校再通过大数据评价,还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在哪里,学生在阅读方面不同维度对应的能力又是怎样的,并通过这一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而在教学一环,学校严格遴选优质学科App不断丰厚星洋的“云课堂”内涵,积极探索并推进教学和作业方式的变革。语文学科使用了“超星阅读”、数学使用了“洋葱数学”,英语使用了“易加口语”,物理使用了“物理大师”,科学类学科还统一引进了跨平台跨系统跨终端的NOBOOK仿真实验室和海码3D课堂等等,并通过晓黑板APP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培育家校共育文化生态。

  在教育信息化的软硬件方面应该如何筛选?叶鹏松表示,学校必须严格对照国家教育APP管理标准,聚焦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排行榜,经过广泛调研论证,选择和学校的需求相契合的软硬件。

  “调研非常重要,各项评估也是要全面的,在得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之后,我们才会对产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而不是简单地跟着广告走。”叶鹏松说。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星洋学校已经成为“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基地校、“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示范区”实验校,以及了国家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并且还在2018年的8月份被评为了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而《“互联网+”背景下“云课堂”整体架构的创新实践研究》项目也在2018年5月入选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教师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面向未来,苏州星洋学校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教师的TPACK能力。”叶鹏松说。

  “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生态。如果是生态,那么就如同阳光空气水是不可或缺的,在当今,教育信息化也越来越占据这样一个地位。”叶鹏松讲道,“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往往是某一单一技术或者单一项目推动,但是在星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须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推动。”

  “学校在硬件方面的装备几乎不存在太大差异,区域性的差异也不是很明显,但是,硬件用的怎么样,装了哪些软件,这些软件如何跟课堂教学管理进行融合,在学校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融合创新,应用为本,教师是这一次变革当中的主力军,只有教师观念和教法发生积极的变化,学校教育才可能有更大的提升。”

  叶鹏松认为,只有教师的TPACK能力素养提升了,才能带来教育教学管理全方位的改革,打通校内校外的一些壁垒,产生真正的融合。

  教师的能力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前大家只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法的知识,老师在读了师范类学校、学了教育学心理学之后,就会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另一个是学科知识,也就是具体到各个科目的专业知识。而现在,老师还必须拥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是恰恰目前老师的短板,也是老师迫切需要提升的一点。

  “没有硬件、软件先上。”叶鹏松表示,确定了未来发展目标之后,尽管一些硬件配备还没有齐全,但是,学校就已经开展了针对老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星洋学校的教师培训是和资源配置同步甚至超前的。

  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我们现在是先抓校长,抓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然后抓管理层,逐步落实到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叶鹏松说,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教育教学管理全方位的改革,逐步变革课堂教学。

  2015年创立之初,星洋学校已经招聘了208位老师,平均年龄29岁。如今,随着学校规模的壮大,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而教师的素质也一直在快速提高。据了解,在2017年度苏州工业园区教师人才指数测评中,学校排名从2016年的第12名,上升至2017年的同类学校第4名。

  “继续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谈到接下来的办学目标,叶鹏松又提到了这个观点。“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将一直是星洋学校的不懈追求。”(多知网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