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玮
无论产品亦或资本,沪江的速度似乎都在加快。
昨日,沪江宣布旗下互桂基金领投司考培训方圆众合教育(以下简称“众合教育”)A轮近3000万元。
而这也是一年时间中,沪江公开的第12笔投资。
(沪江投资路径-多知网制图)
从其先后的投资内容来看,沪江主要围绕语培、考研、IT、STEAM几个方向的细分领域,而“高频、多维”的投资模式背后,业内人士分析或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沪江的核心——语培业务虽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在线教育目前的普遍问题,使其在线内容净利润或许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此时以投资、收购等方式延展课程品类,或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沪江实现营收及净利润的增长;
第二,沪江的技术基因加上十几年的教学积累,已在运营、教研、社区等层面形成了有体系的底层模型,此时在模型上叠加更多科目、加载细分模块,或许也是沪江完善自身教育产品的必然出路;
第三,沪江在探索从自有的线上、语培内容,向线下、K12及其他的科目延展。
“但是K12和非K12在人群受众上本身就不同,再加上线下K12局势清晰,虽然题库类、作业类近两年线上势头很猛,但针对考试类的在线培训课程还需要时间去探索。”
业内人士分析,或许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沪江才将火力目前主要集中在非K12科目之中。
“所以这只是开始,互桂或许会在非K12领域继续收购、投资,因为现在的状况还满足不了阿诺的上市需求。”
没错,沪江是要上市的。上市这件事,阿诺筹备了太久。
2014年前后,有媒体爆料沪江网已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如国家政策允许,将最早在2015年就有机会登陆A股,之后的几个月阿诺曾多次被问到上市计划,而他也回应将选择国内市场。
但当时间真的来到2015年,人们预期的沪江上市A股并未出现,直到沪江宣布完成10亿元D轮融资期间,阿诺透露希望能够登陆上交所的战略新兴产业板。
阿诺曾表示“沪江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中还是非常希望登陆上交所的战略新兴版。”当时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企业,与主板、创业板形成衔接,同时也有适度交叉。
但本已“呼之欲出”的战略新兴版临时生变,201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删除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内容。
沪江的战略新兴版计划,就此搁浅。
那么,一波三折过后,沪江会继续选择留在国内资本市场么?
业内分析不一。
有些分析认为,沪江会继续选择国内上市:
一是,A股市场交易量大,完全可在资本层面为沪江带来足够的经济支持;
二是,教育“吃品牌”,本土的、当地品牌更吃香,也利于宣传,若在国内上市,1万个股民买沪江股票就相当于在中国有1万个家庭对沪江认知,而每个家庭都有教育的刚需,从家长层面,的确十分讨巧。
三是,沪江的业务在国内,再加与政府机构一向关系较好,这也与新东方、学而思等海外上市企业的在线教育玩法存在很大区别,沪江正在切入学校市场,参与到教育改革中。
但也有一些券商分析,由于沪江在国内上市接连不顺,再加上A股上市需要连续三年的经营数据,如果自身没有达到量级,的确很难上市,但此时去新三板又显得十分尴尬。
介于鸡肋之间,沪江若不打算借壳上市,或许也有选择港股的可能。
那么,若沪江正以讲故事的方式到资本市场去进行下一步动作,到底哪些领域或公司会是沪江所关注的?
我们以昨天的众合教育为例:
众合教育前联合发起人袁锦分析,众合在全国有40余所直营学校,100所加盟学校,线下2万多人次的高客单价付费用户,但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探索起步相对较晚;
随着沪江的合作与支持,众合的获客方式会逐渐倚重在线获客,从而扩大运营面并降低销售成本;对沪江而言,众合的教研队伍、渠道布局,对于沪江其它产品的落地也会带来一定帮助。
基于此可以看出,在线下领域具有一定规模、客户群体和教研内容的教育公司,随着被线上产品的冲击,当需要在线渠道“抱团”支援的时候,很可能成为沪江的合作标的物。
“沪江的合作策略是以先合作、根据合作情况决定投资、再进入深度战略合作的路径进行发展。”业内人士分析。
“但至少在现阶段来看,或许沪江是想先在非K12领域把自己的盘子做到最大。”(多知网 冯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