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网5月15日消息,华通留学,一家低调的公司,因为CEO离职、股份变动走进了业内人的视野。面对外界的揣测,新任CEO王黔对多知网表示:“华通高层变动只是任界原因,目前并没有造成中层流失”。在不少人高喊扩张时,为什么华通选择了一条蛰伏之路?在小而美的“素质留学”领域,华通做了哪些尝试?
精打细算的市场哲学
“我们的风格是主动认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认识我们。”王黔这样说,“做市场无非两种方式:让别人认识你;你去认识别人。华通选择的是后者。”精打细算是华通的市场哲学。
在留学公司普遍猛砸市场费的年代,精打细算是个很奢侈的词。北京的两大留学公司聚集地—海淀黄庄和国贸,遍布着各大公司今年新推出的户外广告。在即便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工作室都在用心张罗着自己的广告牌时,地铁、步行街或者写字楼下,却没有看到华通留学的影子。几乎没有人注意,这个连名字都不太熟悉的公司已经默默的经历了2010年后的爆发期,低调发展到了二十多家分公司。
“让别人认识你需要非常大的市场投入,这对于中型体量的公司而言是不明智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用其他渠道去认识客户,比如院校合作,公司之间的合作。在很多城市,我们都和当地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有合作关系,”王黔说到。
留学公司办活动,目的无非是先聚集客户,再转化。不过,聚集的过程本身消耗就很大,转化的效率很低,很多时候得不偿失。所以,华通选择从学校、培训机构这类客户聚集度高的地方切入,让聚集成本将至最低,将重点放在和客户的实际沟通上,“我们讲究的是精准和高效,华通不会为一个空有规模的活动买单”。
纵观华通的分公司分布,除了一线城市和主要的二线城市,其他主要分中心都散落在长三角周边,在江浙沪一带呈网状分布。不过,要想在江浙沿海地区这块“兵家重地”站稳脚跟,除了依靠精耕细作的运营外,华通还推行灵活型策略。这种灵活,体现在人力配备和地域选择上。
王黔表示:“我们很多分中心的体量很小,可能只有几个人。但是这些分中心和上海、南京的旗舰店隔得很近,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随时增派骨干团队过去。另外,我们也会不断调整,看这个城市是否适合我们发展,华通不会因为要占领某个地区的市场份额而去到哪里,我们是依据时机和需求是否成熟来做判断。”
做留学的“素质教育”
留学公司服务产品同质化日趋明显早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像所有行业都面临同质化竞争一样,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这场不可避免的竞争里,华通想的是如何将视线拓宽并拉长。
王黔说:“80%的留学生选择商科,这是有问题的。我们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出去学习影视制作、传媒、工程,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和一些艺术类院校做艺术留学的合作。小方向留学很多专业领域现在还是空白,这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但同时,我们也在探索留学的素质教育。”
说到素质教育,首先想到的是K12和幼儿教育领域,然后最容易想到的是辅助技能的提升。虽然素质教育向下延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却似乎很难将这个概念和留学相结合起来,或者说之前极少有人将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
“我们推出了和GLA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加GLA的帮扶锻炼。这其中,华通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只是支付给GLA的机票费以及住宿费。”
GLA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开创Project S.O.W.项目,带领中国青少年跨越国境去柬埔寨提供帮扶工作。GLA创始人创立了中柬青年友谊基金会,基金会有常年驻扎柬埔寨的国际化专业工作团队。参加GLA不但花费不菲,还是一个十分辛苦的旅程。学生作为国际志愿者,要和GLA的国际成员一起参与当地贫困设施搭建,参加帮扶救助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国内学生的申请背景,无非就是社团活动、支教、社区义工,非常千篇一律。急功近利的家长和公司双方都希望能通过最好的书面包装,拿到最好的录取结果,海外学习最后也只是变成了公式化的镀金。似乎在海外学什么,学得怎样,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拿到名校的毕业证。
王黔表示:“对于学生而言,GLA短期的直接效益就是提升背景。但我们更看重的是长远效益。海外求学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海外阅历,适应环境的能力,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学生可以学到的。我们需要关注怎样让中国的学生更国际化,而不是简单的把中国学生送到国外去。做国际教育根本的路径是要教育国际化,而不是简单的开设AP/A-Level课程。如果只是这样,和传统教育体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应试的内容不同而已。”
将对学生的书面包装落地到实际项目的“包装”,华通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说着自己也在经营着business,但王黔不止一次谈到了愿景,对于留学,亦对于国际教育。
采访后记:华通有南方公司特有的细致和内敛,不得不说,在运营模式上有许多巧妙之处。善于规避,精耕细作的风格,使得整体运营不容易出现纰漏。不过,如今已经是中型体量的华通现在也将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品牌识别度低,地域瓶颈等。未来,如果要想继续做大体量,势必需要整合和破局。(多知网 邱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