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国内经济逐渐企稳,对教育行业有哪些影响?学大CFO卢韶华认为,经济环境给企业的影响主要是融资困难,借贷成本高,但教育是防御型企业,普遍采用预收款模式,并不缺现金流,所以经济大势的影响并不显著。以下为《中国经营报》对卢韶华的采访:
企业应该追求健康的盈利水平
Q:进入三季度,中国经济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你认为中国经济的走势会给教育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A:进入2013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都在升温,股价也开始缓慢抬升,这与这类公司在财务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大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但具体说到经济大环境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影响主要是融资更困难,借贷成本更高,但教育是防御性行业,企业普遍采用预收款的模式,并不缺少现金流,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在融资和借贷上更具优势。
Q:从刚刚发布的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上看,学大教育2013财年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1.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毛利润为4486万美元,同比增长30.0%,而201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2322万美元,同比增长90.6%。可以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双增长,你怎么解读这个数据?
A:去年12月在制定今年战略规划的时候,我就提出,2012年我们平均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企业应该追求一个健康的盈利水平,与之相对应,低收益率也不被投资者认可,股价长期低迷,甚至股份最低时总市值还不及净资产高。因此,当时管理层就确定,2013年不以规模扩张为主,而是把盈利水平的健康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提高人力资源、学习中心的使用效率。我认为,学大经过这些年的扩张,目前有387个教学点,已经取得了同行业领先的市场份额,是强化内部管理的好时机。
设定扩张的“雷线”
Q:今后学大在规模上的扩张将遵循什么原则,在财务上有哪些支持和控制?
A:学大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盈利水平的健康增长。内控是必须手段,今后规模上的扩张也是手段之一。但今后的扩张,一定是在目前内容管理很规范的基础上的扩张。比如,我会从财务角度设定一些“雷线”,这些“雷线”是再扩张时必须遵循的。
每个月,我都要求总部和各分公司拿出财务数据,用数据说话,并利用财务数据来辅助管理。对各部各分公司的考核,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只注重规模和营收,而是加入毛利率和利润额指标。按目前的规划,学大每年新增30~40个教学点是比如合适的,开的时间也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从财务角度来看,今年我就建议计划4月1日以后开的教学点就不要开了,因为赶不上高考前和暑假培训高峰,就会成为当年的沉淀成本。
Q:从CFO的角度来看,你是如何控制成本、强化内部管理的?
A:我用几个数据来说明这一点。如学大教育目前共有全职教师9059人,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是9853人。但与教师数量减少相比,总课时量却增加了8%,这样一来,教师的收入也相应增加了,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也加强了学大在薪酬方面的竞争力。相反,去年同期较前一年度增加了1500名教师,一增一减,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可想而知。
再看教学点“坪效”。多数企业控制成本的办法就是减少新开的教学点。另一个控制成本的方法是缩减教学点面积。今年上半年学大教育净开(指新开减去关闭后的净增数量)4个学习中心,而去年同期是净开88个学习中心。控制净开学习中心的数量是有效的办法,另一个控制成本的方法是缩减学习中心的面积,到第二季度,平均每个学习中心的面积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00平方米,降为750平方米。为避免违约成本,只调整租约到期的教学点,比如今年到期的就有118个学习中心。从前两个季度的财报来看,今年每股收益有望较去年翻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