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和pad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很多家长选择通过APP来进行幼儿教育。虽然调查显示幼教和企业培训是目前在线教育产业中占比最低的两个领域,但是电子产品对孩子有着天生的吸引力,如果通过手机、pad可以实现孩子的学习娱乐两不误,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件乐事。
笔者通过比较悟空识字、汉字王国、网易识字笔画、魔力小孩识字等几款儿童识字类APP,总结出了几点心得体会。
“学习+娱乐”的通用思维
儿童识字类APP主要针对的是3-8岁年龄跨度的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儿童,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主要采用学习加娱乐的方式,比如汉字王国,它首先通过字形展示,帮助儿童进行字形和字音的初步记忆,然后通过“挖一挖”、“过小桥”“大声读”“脑力操”这几个结合游戏的形式,从笔顺、字形、字音等方面对所学的汉字进行强化练习。
通过游戏、儿歌、故事等形式来辅助学习是儿童类APP设计的通用原则,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即便是针对低龄儿童,“学习”这一场景是否也需要严肃化?“学习”场景中背景的动画是否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首先,儿童的注意力与成人不同,儿童在完成一件事时更加专注,也就更容易沉浸到内容中去,因此在设计APP时,可通过完整的线索、简洁的触摸画面来引导儿童完成任务,而不是一味的通过动画、色彩、声音等来吸引眼球。另外,儿童的认知习惯也与成人不同,儿童更倾向于通过既有的经验来认知新事物,而且与抽象事物相比,具象的事物更容易被接受。因此,在“学习”场景中要尽可能的通过具象的例子来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新的知识,这一点悟空识字做的比较好。
悟空识字的“学习”场景比较简洁,重点突出,儿童在学习汉字时,可通过听讲解和看字形的变化来了解汉字的来历,将抽象的汉字和其所代表的具象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帮助记忆。与其他几款主要以卡片形式呈现汉字的APP相比,悟空识字突出了讲解这一环节,将学习场景严肃化。
服务两类用户:儿童和家长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特征不同,相应的,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好其用户群体都包含哪些人群,与K12阶段的在线教育不同,针对低龄儿童的识字类产品家长的角色要浓重一些,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完全独立的去学习和使用电子产品,因此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好儿童和家长两类用户的需求。
针对儿童的功能首先要突出重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画面中的某个元素吸引,因此可以通过动态的按钮、动画形象等元素作为引导儿童完成学习任务的线索。另外,儿童也需要互动。比如,很多识字APP中都有朗读这一功能:儿童在学习完汉字后,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引导儿童朗读所学的汉字,并且提供录音。这里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可以加入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比如通过儿童和家长两类人群的录音回放来纠正儿童的发音,是否比儿童对着冷冰冰的机器朗读更有效?机器所能够做的,仅仅是辅助家长教育孩子,绝不能替代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在学习中多增加一些亲自互动,也许儿童的学习效果更佳,这一点目前市场上的识字类APP还鲜有涉及。二是,学习需要环境和气氛,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优势所在,家庭教育虽然不能直接做到这一点,但是可以借助机器去完成,比如悟空识字提供了一个广场,儿童可以将自己的朗读、唱歌等作品发布上去,其他用户可以观看收听,并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这不仅增加了儿童之间的互动,帮助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也让家长能够了解同龄孩子的学习情况。
针对家长的功能主要是学习报告,以及围绕其的一些增值服务。目前来看,汉字王国和悟空识字的学习报告做的更直观和具体,魔法小孩识字和网易识字笔画稍稍逊色。为什么要强调学习报告对识字类APP的重要性呢?首先,不同于K12阶段的教育主要以学校主导,使用识字类APP的儿童教育以家庭和幼儿园主导为主,父母是儿童教育的最好老师,而父母中大多数缺乏教育经验,因此这类APP要帮助父母完成教学,通过学习报告来让父母知道孩子每天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就显得尤为有价值。另外,学习报告可以实现量化效果,经常可以看到家长评论说,通过某款APP,家里的孩子已经学了800个字了。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来说,考试很难实现效果的量化,家长们也不会愿意使用这样生硬的方式,因此,通过系统数据的记录来量化效果是最合适的。
目前来看,儿童识字类APP有很大的市场,盈利模式也很清晰。但是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娱乐内容,还需要各类产品再细细斟酌。就笔者来看,儿童识字类APP的定位首先要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助手,因此在设计上,除了以上说的互动和学习报告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首先让孩子和家长都会使用。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学习需要家长更多的干涉和指导,因此除了考虑要让儿童爱玩,爱看,还要让家长懂得如何使用它来辅助家庭教育,服务好这两类人群,才算是一款成功的在线教育产品。
作者苏灼灼,新浪微博:苏灼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