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去哪儿:最懂教学的老师在公立校?

2014-08-19 12:44:26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骆毅   0条评论

         编者按:在教育行业,老师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些老师,甭管是传统教育,还是时下炒得正热的互联网教育,都不可能有活力。本文为多知网专栏作者骆毅的第一篇文章,他抛出一个观点:“最懂教学的老师在公立学校吗?”以下是文章全文:

        在线教育的火热,让整个教育行业和一干公司成为了今年的热门话题。行业内外的朋友相见,总会谈起商业模式、上市公司财报、产品等等等等。但在这些场合,我的注意力有时会更多的放在聊天者身上。

        即使脱离开以上那些话题,这些鲜活的从业者也让我感兴趣。他们很多都是老师,或者曾经是老师——公立学校、培训机构都有,往细了分又可以分为英语、数学等不同科目。站在教师终身制被打破、互联网冲击传统教育的当下,他们有自己的焦虑、彷徨和选择。

        但他们的作用无人可以忽视。在教育行业,老师就是一切的基础。没有这些老师,甭管是传统教育,还是时下炒得正热的互联网教育,都不可能有活力。

        连老师都无法真正理解的教育公司,有什么资格去鼓吹自己的产品呢?

        其实,老师群体的标签非常好区分。在k12阶段,老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公立学校的老师,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顶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但有时候却彼此看不顺眼,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N总算是对两边情况都非常熟悉的人,也是我尊敬的一位业界前辈。他是某培训机构的营销总监,出生于边疆,求学于师范院校,毕业后分配到某中学教书,后来果断抓住一次机会调入北京某重点中学,经过数年奋斗成为京城名师,最受欢迎的时候经常在寒暑假应邀赴全国各地讲课,单月收入最高纪录达到过4万元。

        2005年前后,他放弃了公立学校的身份,成为某培训公司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后成为现在这家公司的营销总监。但某次酒酣耳热之际聊到公立学校这个话题时,N总忽然拍着我的肩膀说,“现在有些人老盯着公立学校的老师说事,什么业余去外面教补习班、逢年过节收礼等等,但我觉得真正对教学贡献最大的,还就是公立学校的老师。”

        此言让我颇为惊讶。我一直以为,他对在公立学校做老师的价值一定有所怀疑,才会选择离开,却没想到在他内心之中,那个身份的分量丝毫未减。考虑到这是他在实际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更加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料。

        事后在和其他老师交流中,我发现这样的观点有着众多的响应者。一种典型的观点是,公立学校的老师收入并不高,大多数老师做这个行业,本身依然具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对教书育人这项事业的热爱,以及某种与职业相关的使命感。

        持这种观点的人相信,一个优秀的公立学校老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学专家。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引导,绝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上讲段子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是像一个指挥家一样,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同时,老师还是一个多面手,能够同时处理管理学生、教务等多个任务。在三年一届的周期里,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

        在公立学校,一个优秀老师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按照三年带完一届来算,通常老师教学生涯的前十年都属于成长期。虽然慢,但是基础踏实。同时,教研体系也有着一套成熟的质量评估系统,包括用公开课等方式去考察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中学老师圈里曾经有个笑话,“要让他一个月不舒服,就怂恿他家里搞次装修。要想他一年不舒服,就让他上一次公开课。”

        在他们看来,培训机构的老师走的则是速成的路子。培训机构的课程通常与考试挂钩,功利性更强,在这类机构工作的老师,工作目标更简单——针对考试,上课提分。他们不需要长期管理同一批学生,只需要上好课,达到提分效果即可。同公立学校老师三年走一轮不同,有的考试一年四次,这意味着同样的课程老师一年可能轮四次。在这样的节奏下,年轻老师能够依靠个人魅力迅速上位,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但也很容易“熬干”,职业生涯不会很长。

        但这些坚信“最懂教学的老师在公立学校”的朋友也承认,公立学校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开始减弱。

        作为一种职业,公立学校老师的优点依然很明显:比较稳定,福利尚可,在法律上也受保障,很少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同时,老师一年有寒暑假两个假期,加上周末休息和法定节假日,理论上一年约有三分之一的自由可支配时间。

        但公立学校老师的薪酬收入却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一般老师的月收入在6000到7000元,二三线城市老师的薪酬则更低。寒暑假虽然自由,但老师却只能拿到基本工资。而在现有的机制下,在学校里多承担工作并非多劳多得。N总在北京当老师的那几年,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兼职加起来,工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需要早出晚归才能完成。但这样辛苦所换取的经济回报不超过2000元,仅仅相当于他暑假在外代课一天的收入。

        因此,公立学校老师在寒暑假兼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老师的这部分劳动所得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轻松,同样是辛苦钱。N总在赚4万元的那个月,每天八节课且奔波于不同的校区,非常辛苦。据他形容,一个月下来感觉人根本吃不消,脑子都感觉转了,从此再也没有接过这样高强度的活儿。

        与此同时,老师的职业发展很容易碰到天花板。如果选择教学线,他们的晋升速度并不快:从初级教师到中级教师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从中级教师升高级教师就需要论文、评优、公开课表现等诸多硬指标的考核。一般来看,很多老师熬到四五十岁,能够评上高级教师。但从高级老师到特级老师,则是大多数老师一辈子都过不去的一道坎。不少普通中学甚至连一个特级教师都没有,可见其难度。我认识的一位全国知名、德高望重的教学专家,也是在退休那年才评上了特级教师。

        如果不做教学,除了转做教育行政岗位,公立学校老师们的转型路径也并不算多。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一波老师下海经商潮。但后来的老师出公立学校,主要去向还是培训机构,或者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私立学校。

        公务员也曾经是一个老师们比较容易转型的方向,但公务员考试制度实行后,老师们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调到某政府部门一展才华,也需要经过考试,这条路因此难度大了不少。

        如今,随着教师资格证改革从试点走向全国推行,教师终身制已经被打破,公立学校的老师的压力又多了一些。年轻老师们还会愿意守着不多的工资钻研教学吗?这不仅仅需要情怀,也需要市场机制推动教育资源进行更好的配置,给予有志成为“教育大师”的公立学校老师们更好的认可和回报。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了今后“最懂教学的老师”在哪里。

        (本文作者:骆毅,多知网专栏作者,某教育机构企业沟通总监,关注数字时代原住民的教育问题并以此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