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作业帮直播课开启产品较量。

上线“雪球”AI伴学,作业帮直播课产品升级的逻辑是什么?

2019-12-27 10:16:05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王上  

  文|王上

  “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李老师的课堂,接下来我们要跟随雪球进行我们的数学探险之旅。”作业帮直播课小学数学李老师以这样的开场,将小学员们“带入”了在线直播课堂。

  雪球是以北极熊为原型的IP形象,是学生们学习的伙伴,更是一个跟踪记录所有学习数据的AI伴学系统。当前,雪球贯穿了作业帮直播课的整个小学产品线。

  小学阶段是入口,作业帮非常看重。作业帮联合创始人陈恭明认为:“小学阶段就像金字塔的底端,是我们全力以赴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大班课品牌都在发力小学阶段。

  当前,作业帮直播课在小学阶段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业帮CEO侯建彬在一封内部信中透露,截至2019年10月20日,作业帮直播课秋季学期的在读人次规模超过97万(正价,已去除退费),实现400%+年同比增长;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的增速分别为1000%、220%和260%。

  伴随着业务快速增长,作业帮直播课产品也越来越分层,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有不同的产品体系,比如小学阶段课程就试图通过雪球使其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白色的是雪球

  “知识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18年10月,作业帮的办公室里,聚集了直播课产品团队,他们神情严肃地讨论着问题。

  “学生是否需要一款伴学产品?”

  “它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

  “做成什么形象孩子们喜欢?”

  ……

  经过一番论证,团队确定要做一款小学阶段的AI伴学产品——希望它在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都出现,就像同学一样。

  陈恭明解释:“每一个阶段的逻辑都不同,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专注度不够,需要寓教于乐,但需要把握好尺度,它本质是学习产品。”

  对于这款伴学产品,团队非常慎重,仅IP形象都是通过画了多版样稿后才确定下来的,不能太浮夸,又不能太呆板。雪球产品负责人曹越回忆,最初画了好几稿,北极熊、独角兽、小马都有尝试……

  经过比对与调研,大家最终选择了北极熊,起名“雪球”。谈及原因,曹越说:“选择北极熊的形象是因为萌萌哒,很可爱,是我们心中孩子学习伙伴的样子,起名雪球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在作业帮直播课学习到的知识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个月后,作业帮直播课的小学阶段正式上线了雪球产品,它与教学内容绑定,像是一款故事化的产品。比如要上1-6年级的数学课程,打开APP,就像闯关的任务一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待解锁的北极熊,第一个需要解锁的是摸底测试,接下来是开课典礼,然后才是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

  在每一讲的直播课中会有趣味练习、直播课、课堂报告三个模块,趣味练习是预习环节,采用的是录制好的视频,讲解本课的课堂知识点;课堂报告是在听满30分钟后“雪球”给出相关学习报告。

  雪球和激励机制也是挂钩的,答对了,雪球会弹出来 “特别棒”,答错了它会说“别灰心继续努力”,各种表扬、激励、正确错误的反馈都和雪球相关。

  完成学习任务,系统会分发小鱼,学生用小鱼喂养雪球,然后雪球可以升级。

  练习环节和直播课页面嵌入有彩色的背景图,雪球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比如在直播课中,主讲老师讲到重要的知识点,雪球就出来拿着小棍子敲黑板,到课程结束时,主讲老师还会总结一份思维导图。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小学员会觉得课堂很有趣,但在课堂做练习题时雪球的存在感会主动变弱,让小学员们专注在学习本身。

  作业帮直播课业务产品负责人吴雪竹解释:“我们比较克制,做了很多减法,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非学习环节不应该过多消耗他的时间,所以在趣味和游戏性上我们做了非常多的控制,保证在适度的前提下激励孩子学习。”

  当前,雪球在课堂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总共约20%的时间能看到雪球的形象。雪球IP形象还从线上延展至线下,包括教辅礼盒、教材、教具以及班主任老师发的各种图片都有雪球贯穿其中。

  一年来,雪球已经扎根在小学员们的心里,经常有家长在辅导老师运营的微信社群中表达孩子对雪球的喜爱,也时常能看到小学员晒的上课笔记上有手绘的雪球,有的甚至比原本形象还要可爱。

  为满足小学员们的要求,作业帮还做了雪球的周边产品,如抱枕、手办等。

  2019年春节过后,作业帮做了一个全勤奖的活动,用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就会获得一个雪球的实物——雪球抱枕。这激发了小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坚持学习完课程,在最终得到抱枕后开心地合影留念。

  打开屏幕另一端的“黑匣子”

  除了将雪球融入课堂之外,在小学阶段,作业帮直播课的互动形式变得“更重”了。

  在大班课上,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太能顾及到所有人,通过评论区互动比较弱,一刷屏就眼花缭乱。

  2019年以来,一些在线教育品牌开始尝试将大班模式做成小班体验,即后台可能有上万的学生在听课,但是学生感知到的是一个只有20几个人的班级,每个班回答问题时会设置一些PK环节,同时增加一些音频、视频等的重互动方式,让学员觉得老师能听到他,能看到他。

  这些方式都有助于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沿着这种思路,作业帮直播课在2019年的产品升级中做了更大的改变,这在2020寒假长期课中将得以应用。例如小学在线英语课堂,孩子们在家就像在教室一样,让6人在同一个直播课上,学生老师彼此看得见。

  比如主讲老师说:“听懂的同学请举手。”听懂了的学员不用再打字或者打符号,直接举手示意即可,主讲老师能从屏幕上看到。

  主讲老师一端会有两个显示屏,一个屏幕显示得是直播后台,另一个屏幕显示得是学生的视频头像,学生的一举一动均在老师的眼皮底下。

  而且,辅导老师也能看到学生上课的状态。

  有家长反馈:“以前孩子一边吃零食一边听课,现在有了镜头,孩子不好意思吃了,只能专心听课。”

  此前,有多位在线大班课主讲老师告诉多知网:“大班课看起来很火,但是不知道孩子具体效果如何,尤其痛苦的是不知道屏幕的另一端学生有没有专心听讲。”

  在线大班课屏幕另一端成了“黑匣子”,学生有可能一边吃饭一边听课,也有可能是躺在沙发上看直播课的,老师无法监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

  而今,作业帮直播课正尝试用技术解决这一难题。

  学生老师互相看得见之后,一方面,学生会感受到老师能关注到自己,另一方面,在线学习这个事情变得更加严肃了,有了上课的仪式感。

  辅导老师督学数据化、科学化

  以雪球为代表的小学产品只是作业帮产品体系升级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开始,作业帮直播课就已经开始对小学、初中、高中进行了不同的产品规划。随着2019年进行的产品升级,不同阶段的不同导向趋势愈发明显——小学产品会更有趣,初中产品会更引发学生的思考,高中产品会更有效率。

  初中阶段学科增多,像物理、化学这种科目在实操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作业帮把不同的年级学科引入偏学科类的工具,比如寒假长期班首次上线iLab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课上用手机实时操作,动手了解实验原理。

  iLab引入了第三方虚拟实验室,并结合课程内容做了调整。

  在高中阶段,时间变得争分夺秒,作业帮在课程体系上则着重放在有效性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讲立体几何,会拆解成细分的知识点,并且引入工具系统,几何图可以拖动线条,可以变换形状,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针对产品越来越分层,陈恭明提到:“一方面,本身每一个阶段的用户需求不同,另一方面,随着用户的增多,需求越来越细分。”

  升级背后是产品和技术能力的整合,陈恭明透露:“作业帮搭建了类似中台的技术体系,促使团队快速创新。比如最初每一个产品线都有自己的订单体系,但整合后收拢到一条线,现在再做新产品,不必再重新走每一个环节,直接拿已有体系的模型就可以。”

  此外,随着产品迭代,运营和服务也在调整。

  作业帮直播课对管理辅导老师有一套成体系的制度,并建立了辅导老师专用的工作系统,让辅导老师形成一套SOP(标准化程序)动作,跟课程系统打通,辅导系统里面的任务列表会给到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告诉辅导老师应该做什么事情,提高辅导老师的工作效率。

  2019年下半年,辅导老师的工作系统又有了新功能。

  此前,辅导老师在大班课中的跟班状态不明显,在主讲老师上课过程中,辅导老师如果在讨论区发言有时候就会被刷屏漏掉,无法在讨论区针对某个学生单独对话,只能转移到微信社群。

  而今,作业帮直播课的辅导老师系统可以直接在后台对话。比如在看到某个学生不专注,辅导老师可以直接小窗学生进行提醒。

  而且系统还会智能筛选,没有认真听课的小朋友会推送到最前面,辅导老师会重点关注。

  陈恭明提到:“作业帮直播课会结合学生上课的行为数据,给辅导老师一些自动或者半自动的内容,让辅导老师从后台快速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从而能跟家长产生有效且高质量的沟通。”

  辅导老师是进行转化的关键角色,当前,各大班课品牌都在比拼辅导老师的服务能力。随着辅导老师数量的递增,如何提高人效也是重要课题。而作业帮正尝试通过技术手段让辅导老师的工作过程数据化、科学化,提升工作效率。

  一切才刚刚开始,作业帮直播课的产品创新仍在继续。(多知网 王上)

  (本文小部分素材援引自《培训行业这一年·2019》,更多作业帮的精彩内容即将在新书中揭晓。)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